民营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导言 | 第7-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0页 |
| ·论文主要特点 | 第10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理论研究 | 第11-34页 |
| ·相关概念与论文研究范围 | 第11-15页 |
| ·公司治理的一般概念 | 第11-14页 |
| ·民营上市公司的界定 | 第14-15页 |
| ·论文研究范围 | 第15页 |
| ·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 ·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两权分离理论 | 第16-17页 |
| ·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选择——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9页 |
| ·委托人概念的拓展——利害相关者理论 | 第19-20页 |
| ·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的主体和客体 | 第20-24页 |
| ·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的主体 | 第20-23页 |
| ·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的客体 | 第23-24页 |
| ·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的一般模式 | 第24-34页 |
| ·民营上市公司治理模式边界的确定 | 第24-26页 |
| ·民营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 | 第26-32页 |
| ·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的一般模式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上市民营企业现状分析 | 第34-41页 |
| ·民营企业上市趋势及特征 | 第34-36页 |
| ·民营企业上市趋势 | 第34-35页 |
| ·民营企业上市特征 | 第35-36页 |
| ·民营企业上市融资量 | 第36-37页 |
| ·民营上市公司业绩表现 | 第37-39页 |
| ·民营上市公司与整体上市公司绩效比较 | 第37-38页 |
| ·民营上市公司平均收盘价变化率 | 第38页 |
| ·民营上市公司股价波动幅度 | 第38-39页 |
| ·民营上市公司治理模式现状 | 第39-40页 |
| ·民营上市公司现状分析结论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 | 第41-57页 |
| ·股权结构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 第41-45页 |
| ·股权结构分析 | 第41-44页 |
| ·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 | 第44-45页 |
| ·董事会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 | 第45-50页 |
| ·董事会结构分析 | 第45-47页 |
| ·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绩效 | 第47-49页 |
| ·独立董事与企业绩效 | 第49-50页 |
| ·监事会与公司治理结构 | 第50-51页 |
| ·监事会分析 | 第50页 |
| ·监事会规模与企业绩效 | 第50-51页 |
| ·负债结构与公司治理 | 第51-53页 |
| ·负债结构分析 | 第51-52页 |
| ·负债结构与企业绩效 | 第52-53页 |
| ·实证分析结论 | 第53-57页 |
| ·内部法人治理机制缺陷 | 第53-55页 |
| ·外部治理机制缺陷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民营上市公司治理对策及政策建议 | 第57-63页 |
| ·股权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 第57页 |
| ·内部法人治理完善的对策及建议 | 第57-60页 |
| ·外部治理健全的政策建议 | 第60-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附表 | 第66-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作者简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