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20页 |
一、 选题的依据和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一) 选题的依据 | 第12-14页 |
(二) 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二、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5-17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三、 论文的基本内容 | 第17-20页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建国前的干部教育 | 第20-36页 |
一、 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干部教育的初步探索 | 第20-22页 |
(一) 建党时期干部教育的孕育和萌芽 | 第20-21页 |
(二) 大革命时期干部教育的初步探索 | 第21-22页 |
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干部教育的初步发展 | 第22-25页 |
(一) 干部教育实践的多方面展开 | 第23-24页 |
(二) 干部教育思想和体制的初步形成 | 第24-25页 |
三、 抗日战争时期干部教育的大发展 | 第25-28页 |
(一) 开创了良好的干部教育局面 | 第25-26页 |
(二) 创办了大量的干部学校 | 第26页 |
(三) 积累了丰富的干部教育经验 | 第26-28页 |
四、 解放战争时期干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 第28-30页 |
(一) 党中央高度强调干部教育的重要性 | 第29-30页 |
(二) 进一步创建和改建干部学校 | 第30页 |
五、 建国前夕干部教育为接管政权做准备 | 第30-36页 |
(一) 教育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和作风 | 第31-32页 |
(二) 教育党员干部学会做城市和经济工作 | 第32-34页 |
(三) 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武装全党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干部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 第36-50页 |
一、 干部教育面临的形势 | 第36-40页 |
(一) 党的历史地位和工作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第36-38页 |
(二) 中心任务发生了根本转变 | 第38页 |
(三) 干部队伍的迅猛壮大 | 第38-40页 |
二、 干部教育的任务 | 第40-47页 |
(一) 坚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 第40-42页 |
(二) 强化政治思想教育 | 第42-44页 |
(三) 广泛进行文化教育 | 第44-45页 |
(四) 大力开展专业教育 | 第45-47页 |
三、 党中央关于干部教育的方针政策 | 第47-50页 |
第三章 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 第50-73页 |
一、 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 第50-56页 |
(一) 马克思主义是干部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 | 第50-51页 |
(二) 作出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政策规定 | 第51-55页 |
(三) 发出加强高级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指示 | 第55-56页 |
二、 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基本内容的理论教育 | 第56-63页 |
(一) 马列著作 | 第57-58页 |
(二) 斯大林著作和联共中央文献 | 第58-60页 |
(三) 毛泽东思想 | 第60-63页 |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途径 | 第63-68页 |
(一) 干部业余理论学校 | 第63-65页 |
(二) 马列主义夜校和夜大学 | 第65-68页 |
四、 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师资队伍建设 | 第68-73页 |
(一) 举办短期的理论教员训练班 | 第68-70页 |
(二) 加强以党校教师为主的专职理论教员队伍建设 | 第70-73页 |
第四章 干部的文化教育 | 第73-91页 |
一、 大力开展以工农干部为主要对象的文化教育 | 第73-80页 |
(一) 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工作会议 | 第74页 |
(二) 各地干部文化教育的展开 | 第74-79页 |
(三) 有声有色的军队干部文化教育 | 第79-80页 |
二、 干部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 | 第80-91页 |
(一) 广泛开展干部文化业余教育 | 第81-84页 |
(二) 开办工农速成中学进行正规文化教育 | 第84-89页 |
(三) 举办干部离职文化补习学校 | 第89-91页 |
第五章 干部的专业教育 | 第91-104页 |
一、 干部专业教育的展开 | 第91-96页 |
(一) 干部专业教育的重要性 | 第92-94页 |
(二) 干部专业教育的开展 | 第94-96页 |
二、 干部专业教育的途径 | 第96-104页 |
(一) 建立专业干部学校 | 第96-99页 |
(二) 依托各级党校开办各类专业知识讲座和培训班 | 第99-101页 |
(三) 依托普通高校开办领导干部专业培训班 | 第101-104页 |
第六章 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104-132页 |
一、 围绕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 第104-118页 |
(一) 教育党员干部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斗争 | 第105-107页 |
(二) 开展整风教育 | 第107-111页 |
(三) 开展整党教育 | 第111-112页 |
(四) 开展“三反”运动,进行反腐倡廉教育 | 第112-118页 |
二、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政治思想教育 | 第118-121页 |
(一) 在干部群众中清除恐美心理,树立必胜信念 | 第118-120页 |
(二) 在志愿军中开展政治思想教育 | 第120-121页 |
三、 广泛进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教育 | 第121-126页 |
(一) 总路线的提出 | 第121-122页 |
(二) 各级领导机关和各级干部关于总路线的学习教育 | 第122-126页 |
四、 通过高饶事件加强党的团结的教育 | 第126-132页 |
(一) 高饶事件的发生 | 第126-127页 |
(二)七 届四中全会挫败高饶的夺权图谋 | 第127-129页 |
(三) 以高饶事件为借鉴进行党内团结和纪律的教育 | 第129-132页 |
第七章 党校教育 | 第132-144页 |
一、 建国前党校教育的发展 | 第132-134页 |
(一) 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党校教育的萌芽 | 第132-133页 |
(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校教育的初步建立 | 第133页 |
(三) 抗日战争时期党校教育的长足发展 | 第133-134页 |
二、 建国前后的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教育 | 第134-136页 |
(一) 建国前夕组建中央高级党校——马列学院 | 第134-135页 |
(二) 马列学院走向正规化 | 第135页 |
(三) 建国前后的地方党校 | 第135-136页 |
三、 执政条件下党校教育的正规化和党校教育体系的建立 | 第136-144页 |
(一) 执政条件下党校教育的正规化 | 第136-137页 |
(二) 执政条件下党校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 | 第137-144页 |
结束语 | 第144-15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55-159页 |
后记 | 第159-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