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 、桉树引种栽培及育种研究进展简介 | 第10页 |
2 、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原理 | 第10页 |
3 、桉树组织培养的重要意义 | 第10-11页 |
4 、植物组织培养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5 、邓恩桉生物学特性 | 第12页 |
6 、国内外引种情况 | 第12-13页 |
7 、邓恩桉化学成分分析及用途 | 第13-14页 |
8 、邓恩桉开花习性及种子收集 | 第14页 |
9 、国外邓恩桉分子生物学研究简介 | 第14页 |
10 、邓恩桉育种研究进展及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部分 邓恩桉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 第16-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22页 |
·试验试剂 | 第16页 |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外植体分化途径的选择 | 第16-17页 |
·外植体的采集及处理 | 第17-18页 |
·培养基及其灭菌 | 第18-19页 |
·培养条件 | 第19页 |
·初代培养 | 第19页 |
·分裂素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19页 |
·继代培养 | 第19页 |
·25 号无性系继代培养 | 第19页 |
·40 号无性系继代培养 | 第19页 |
·3 号、福建邓恩桉、13 号及 24 号无性系继代培养 | 第19页 |
·壮苗培养 | 第19-20页 |
·25 号无性系壮苗培养 | 第19页 |
·13 号无性系壮苗培养 | 第19-20页 |
·生根培养 | 第20-22页 |
·25 号无性系生根培养 | 第20-21页 |
·二步生根法对 25 号无性系生根的影响 | 第20页 |
·浅层液体倒插生根培养法对 25 号无性系生根的影响(与固体培养对比) | 第20-21页 |
·IBA对25号无性系生根的影响 | 第21页 |
·3 号无性系生根培养 | 第21-22页 |
·基本培养基对 3 号无性系生根的影响 | 第21页 |
·蔗糖量对 3 号无性系生根的影响 | 第21页 |
·继代两次后,蔗糖量对 3 号无性系生根影响 | 第21-22页 |
·福建邓恩桉生根培养 | 第22页 |
·24 号无性系生根培养 | 第2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2-40页 |
·外植体消毒 | 第22-23页 |
·初代培养 | 第23-29页 |
·分裂素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23-29页 |
·对15号外植体诱导分化 | 第23-25页 |
·对 40 号外植体诱导分化 | 第25-26页 |
·对 3 号外植体诱导分化 | 第26-27页 |
·分裂素对三种苗诱导分化出芽长度的影响 | 第27-29页 |
·继代培养 | 第29-31页 |
·25 号无性系的继代培养 | 第29-30页 |
·40 号无性系的继代培养 | 第30-31页 |
·3 号、福建邓恩桉、13 号及 24 号无性系的继代培养 | 第31页 |
·壮苗培养 | 第31页 |
·25 号无性系的壮苗培养 | 第31页 |
·13 号无性系的壮苗培养 | 第31页 |
·生根培养 | 第31-39页 |
·25 号无性系生根培养 | 第31-34页 |
·两步生根法对 25 号无性系生根的影响 | 第31-32页 |
·浅层液体倒插生根培养法对 25 号无性系生根的影响(与固体培养对比) | 第32页 |
·IBA 对 25 号无性系生根的影响 | 第32-34页 |
·3 号无性系生根培养 | 第34-35页 |
·五种基本培养基对 3 号无性系生根的影响 | 第34页 |
·蔗糖量对 3 号无性系生根的影响 | 第34-35页 |
·3 号无性系在BA0.2mg/L+NAA0.1mg/L培养基上继代 2次后继代两次后,蔗糖量对 3 号无性系生根影响 | 第35页 |
·福建邓恩桉生根培养 | 第35-38页 |
·24 号无性系生根培养 | 第38-39页 |
·组培苗移栽 | 第39页 |
·采穗圃管理及扦插技术要点 | 第39-40页 |
·组培苗或扦插苗上山造林及其后评估 | 第40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0-44页 |
·内生菌产生原因及防止 | 第40页 |
·分裂素在初代培养中的应用 | 第40页 |
·细弱、徒长苗产生原因及减少措施 | 第40-41页 |
·畸形、异化苗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 第41页 |
·多效唑在继代培养中的应用 | 第41-42页 |
·组培过程中组培苗木质的变化趋势 | 第42页 |
·玻璃化的防治 | 第42页 |
·试验设备添加建议 | 第42页 |
·组培快繁应用中减少成本的建议 | 第42-43页 |
·邓恩桉组培模式及意义 | 第43-44页 |
附录 1 | 第44-45页 |
附录 2 | 第45-46页 |
附录 3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