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及其数学模型
摘要 | 第1-15页 |
前言 | 第15-21页 |
第一章 数学方法简介 | 第21-28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21-23页 |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 | 第21页 |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主要成分的求法及性质 | 第22-23页 |
·因子分析 | 第23-26页 |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 | 第23页 |
·因子分析模型 | 第23-25页 |
·载荷系数的正交旋转 | 第25-26页 |
·灰色序列生成、灰关联分析 | 第26-28页 |
·灰序列生成 | 第26页 |
·灰关联分析 | 第26-28页 |
第二章 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及动态 | 第28-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研究地自然概况 | 第29页 |
·调查方法 | 第29页 |
·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 第29-30页 |
·因子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45页 |
·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及各亚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多样性 | 第31-36页 |
·因子分析 | 第36-45页 |
·茶园节肢动物各亚群落种群相互关系因子分析 | 第36-43页 |
·茶园节肢动物总群落与各亚群落相互关系因子分析 | 第43-45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5-47页 |
第三章 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综合指数 | 第47-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数据来源 | 第47页 |
·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0页 |
·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综合指数 | 第48-50页 |
·聚类分析 | 第5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0-51页 |
第四章 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时间格局 | 第51-6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6页 |
·研究地自然概况 | 第51页 |
·调查方法 | 第51页 |
·分析方法 | 第51-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60页 |
·群落结构及动态 | 第56页 |
·群落综合指数 | 第56-58页 |
·茶园节肢动物群落时间格局的最优分割 | 第58-6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60-61页 |
第五章 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 第61-7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1-64页 |
·研究地自然概况 | 第61-62页 |
·调查方法 | 第62-63页 |
·群落稳定性测度模型 | 第63-6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4-69页 |
·四地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 | 第64-66页 |
·四地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测度模型 | 第66-69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69-71页 |
第六章 气象因子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71-7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1页 |
·数据来源 | 第71页 |
·分析方法 | 第7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1-75页 |
·气象因子对群落特征指数的影响 | 第71-74页 |
·气象因子对各亚群落种群优势度的影响 | 第74页 |
·气象因子对两类主要害虫的影响 | 第74-75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75-77页 |
总讨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附录 | 第82-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