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背景下的消费类数码产品人机界面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 研究内容 | 第8-10页 |
·课题解说 | 第8页 |
·论文框架和研究流程 | 第8-10页 |
2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宏观背景 | 第10页 |
·消费类数码产品的现状 | 第10-14页 |
·产品设计的发展 | 第14-15页 |
3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数码产品同质化及其解决方案考察 | 第17-28页 |
1 同质化的定义 | 第17页 |
2 同质化的考察对象 | 第17-20页 |
·物和消费社会 | 第18页 |
·物的代表-数码类产品 | 第18-19页 |
·数码类产品的特征属性 | 第19-20页 |
3 同质化的成因 | 第20-24页 |
·同质化现象的宏观背景 | 第21页 |
·来自制造业的因素 | 第21-23页 |
·来自企业经营的因素 | 第23页 |
·来自设计环节的因素 | 第23-24页 |
4 同质化的后果分析 | 第24-26页 |
·同质化现象的正面影响 | 第24-25页 |
·同质化现象的负面影响 | 第25-26页 |
5 同质化的解决方案 | 第26-28页 |
·基于技术创新的解决方案 | 第26页 |
·基于营销策略的解决方案 | 第26页 |
·基于企业文化和品牌塑造的解决方案 | 第26页 |
·基于产品设计的解决方案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产品人机界面的分析 | 第28-39页 |
1 人机界面的定义 | 第28-30页 |
·广义的定义 | 第28-29页 |
·狭义的定义 | 第29页 |
·产品人机界面的定义 | 第29-30页 |
2 产品人机界面的分析考察 | 第30-37页 |
·界面的类别和发展历程考察 | 第30-35页 |
·从设计的角度出发的分析 | 第35-37页 |
3 分析的结论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消费类数码产品人机界面分析 | 第39-50页 |
1 消费类数码产品人机界面的特征属性 | 第39-42页 |
·消费类数码产品界面构成 | 第39页 |
·界面的非物质属性 | 第39-40页 |
·界面的模块化属性 | 第40-41页 |
·和人接触的紧密性 | 第41页 |
·数码产品界面的社会属性 | 第41-42页 |
2 数码产品界面中的矛盾 | 第42-46页 |
·处理速度的矛盾 | 第42-43页 |
·体积的矛盾 | 第43页 |
·功能最大化和界面最简化的矛盾 | 第43-44页 |
·自然语言和机器语言的矛盾 | 第44-46页 |
·模式化的矛盾 | 第46页 |
3 人机界面的惯性 | 第46-50页 |
·认知结构的惯性 | 第46-47页 |
·文化背景的惯性 | 第47-48页 |
·界面中的习惯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界面的信息认知和设计 | 第50-62页 |
1 信息的定义 | 第50页 |
2 界面信息的分类 | 第50-54页 |
·功能性信息 | 第51页 |
·使用性信息 | 第51-52页 |
·情感性信息 | 第52-53页 |
·环境性信息 | 第53-54页 |
3 界面信息的立体认知 | 第54-57页 |
·界面信息的认知过程 | 第54页 |
·类比和心理词汇 | 第54-55页 |
·语义和产品语义 | 第55-56页 |
·语义网络和激活扩散网络模型 | 第56页 |
·通过界面信息构建的产品立体形象 | 第56-57页 |
4 界面的符号学系统 | 第57-62页 |
·符号的分类 | 第57页 |
·符号的三元关系 | 第57-58页 |
·编码,解码和规则 | 第58-59页 |
·符号认知的设计,隐喻 | 第59-62页 |
第六章 人机界面的构架 | 第62-74页 |
1 人机界面系统的类比 | 第62页 |
2 人机界面的构架 | 第62-70页 |
·人机界面系统的基础 | 第62-64页 |
·人机界面的结构设计 | 第64-66页 |
·各种要素的设计和组织 | 第66-69页 |
·细节 | 第69-70页 |
3 系列化的界面设计 | 第70-72页 |
·界面的提炼 | 第70页 |
·界面的系列化 | 第70-72页 |
4 结语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 | 第77-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