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国有股的定义 | 第7-9页 |
·我国的国有股有的特点 | 第9-10页 |
·所占比例过大 | 第9页 |
·国有股是非流通股 | 第9-10页 |
·涉及国民经济领域广泛 | 第10页 |
·国有股退出是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要求 | 第10-12页 |
第2章 解读国有股退出 | 第12-27页 |
·国有股退出的理解 | 第12-15页 |
·解读国有股退出 | 第12-13页 |
·国有股退出的时间问题 | 第13页 |
·国有股退出,国有股流通以及国有股减持 | 第13-15页 |
·国有股退出的目的及行业选择 | 第15-17页 |
·参照国外经验对国有企业分类并采用不同的法律形式规范 | 第17-20页 |
·西方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分类 | 第17-19页 |
·我国对不同国有企业的法律调整 | 第19-20页 |
·外国国有股退出机制的比较研究 | 第20-27页 |
·英国国有股退出机制 | 第20-21页 |
·法国国有股退出机制 | 第21-22页 |
·德国国有股退出机制 | 第22-23页 |
·印度国有股退出机制 | 第23页 |
·日本国有股退出机制 | 第23-25页 |
·我国国有股退出方式 | 第25-27页 |
第3章 国有股出售转让法律问题研究 | 第27-38页 |
·国有股的流通问题 | 第27-32页 |
·国有股流通所面临的问题 | 第27-28页 |
·国有股流通的内在原因 | 第28-29页 |
·国有股流通的外在原因 | 第29页 |
·国有股流通问题的法律评估 | 第29-32页 |
·国有股转让法律问题研究 | 第32-38页 |
·1997年以来国有股转让的法律及政策评价 | 第32-34页 |
·近期国有股转让法规解读及以后立法预测 | 第34-38页 |
第4章 ESOP与MBO法律问题研究 | 第38-56页 |
·ESOP,MBO的定义及关系 | 第38-39页 |
·ESOP法律问题比较研究 | 第39-46页 |
·美国中小企业的职工持股 | 第39-40页 |
·法国的职工持股计划 | 第40-42页 |
·国外中小企业职工持股制度的启示 | 第42-43页 |
·中国职工持股制的现状与未来设想 | 第43-46页 |
·MBO法律问题比较研究 | 第46-56页 |
·MBO的产生 | 第46页 |
·我国MBO与外国MBO的不同 | 第46-48页 |
·关于MBO的几个认识误区 | 第48-49页 |
·美国的“威廉姆斯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49-51页 |
·我国现阶段MBO的主要法律规定 | 第51-56页 |
第5章 外资并购国有股法律问题研究 | 第56-67页 |
·外资收购国有股的法律程序 | 第56-57页 |
·完善向外资转让国有股管理制度 | 第57-60页 |
·向外资转让国有股的审批制度 | 第57-59页 |
·向外资转让的国有股和法人股的再流通制度 | 第59-60页 |
·外资并购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 | 第60页 |
·完善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反垄断制度 | 第60-62页 |
·建立反垄断制度的必要性 | 第60-61页 |
·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报告制度 | 第61页 |
·对导致垄断的外资并购行为的控制制度 | 第61-62页 |
·外资身份认定和监管问题 | 第62-63页 |
·股权定价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 第63-67页 |
第6章 国有股退出后的相关法律问题 | 第67-69页 |
·原企业的职工就业与分流问题 | 第67-68页 |
·退出后的监管问题 | 第68页 |
·退出成效的评估 | 第68-69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