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0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 理论分析框架 | 第9-10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第一章 税制设计原则 | 第10-13页 |
一、 税收的公平原则 | 第10-11页 |
二、 税收的效率原则 | 第11-12页 |
三、 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之间的关系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概述 | 第13-14页 |
一、 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的基本内容 | 第13-14页 |
二、 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制度设计的主要特点 | 第14页 |
第三章 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弊端和缺陷 | 第14-19页 |
一、 没能很好地体现公平原则 | 第15-17页 |
1 、 等额收入,税额迥异 | 第15页 |
2 、 资本利得轻征税,劳动所得重征税 | 第15页 |
3 、 费用扣除简单化造成不公平 | 第15-16页 |
4 、 收入标准不合理 | 第16页 |
5 、 中外籍公民税负不公平 | 第16页 |
6 、 工薪阶层成为实际纳税主体,高收入阶层税收负担极轻 | 第16-17页 |
二、 没能很好地体现效率原则 | 第17-19页 |
1 、 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的背离 | 第17-18页 |
2 、 偷、漏税现象严重,征管难度大 | 第18页 |
3 、 征管方法存在漏洞 | 第18-19页 |
4 、 边际税率设置不恰当 | 第19页 |
5 、 对纳税意识的影响 | 第19页 |
6 、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滞后影响消费支出 | 第19页 |
第四章 国外理论界改革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制的几种主要设想 | 第19-22页 |
一、 综合个人所得税 | 第20页 |
二、 线性个人所得税 | 第20页 |
三、 以“支出税”取代个人所得税 | 第20页 |
四、 以“储蓄无限宽免税”取代个人所得税 | 第20-21页 |
五、 以“国民销售税”取代个人所得税 | 第21页 |
六、 单一税 | 第21-22页 |
第五章 国外个人所得税制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 第22-25页 |
一、 西方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和影响 | 第22-23页 |
二、 发展中国家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及影响 | 第23-24页 |
三、 单一税改革的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1 、 俄罗斯的单一税改革 | 第24页 |
2 、 牙买加的个人所得税改革 | 第24-25页 |
3 、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单一税改革情况 | 第25页 |
第六章 对中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思考 | 第25-39页 |
一、 税制原则的选择 | 第25-29页 |
1 、 个人所得税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着力点 | 第25-26页 |
2 、 中国收入分配状况与政府调节 | 第26-27页 |
3 、 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局限性 | 第27-28页 |
4 、 中国个人所得税公平与效率的现实选择 | 第28-29页 |
二、 对累进税制的思考 | 第29-32页 |
三、 对课税模式的思考 | 第32-33页 |
四、 个人所得税制的管理与协调 | 第33-36页 |
1 、 信息约束 | 第34-35页 |
2 、 税务管理约束 | 第35-36页 |
3 、 税收环境约束 | 第36页 |
五、 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抽样稽查管理方式的无效性 | 第36-37页 |
六、 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 第37-38页 |
七、 对免征额的思考 | 第38页 |
八、 个人所得税应纳入共享税 | 第38-39页 |
第七章 中国个人所得税制的若干改革建议 | 第39-42页 |
一、 课税模式 | 第39页 |
二、 税率 | 第39页 |
三、 课税单位 | 第39页 |
四、 免征额 | 第39页 |
五、 税收征管 | 第39-40页 |
六、 税种归属 | 第40页 |
七、 征税列举方式 | 第40页 |
八、 相关配套改革 | 第40-42页 |
1 、 建立全国个人收入管理和大额支付信息系统 | 第40页 |
2 、 提高收入的货币化程度 | 第40-41页 |
3 、 其他相关制度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