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乳酸发酵及精制工艺研究
| 前 言 | 第1-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8页 |
| ·乳酸的性质 | 第9-10页 |
| ·乳酸的分子结构 | 第9页 |
| ·乳酸的理化性质 | 第9-10页 |
| ·乳酸的应用与供需情况 | 第10-13页 |
| ·乳酸的应用 | 第10-11页 |
| ·乳酸的供需情况 | 第11-13页 |
| ·乳酸的生产方法 | 第13页 |
| ·发酵法 | 第13页 |
| ·化学合成法 | 第13页 |
| ·酶法 | 第13页 |
| ·发酵法生产乳酸的机理 | 第13-15页 |
| ·根霉乳酸发酵 | 第13-14页 |
| ·细菌乳酸发酵 | 第14-15页 |
| ·细菌发酵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菌种及研究简介 | 第15-16页 |
| ·乳杆菌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乳酸发酵下游工程的研究现状 | 第18-27页 |
| ·乳酸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19-23页 |
| ·乳酸精制工艺的研究 | 第23-27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细菌乳酸间歇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 第28-41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8-33页 |
| ·菌种 | 第28页 |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8-30页 |
| ·培养基 | 第30页 |
| ·发酵条件 | 第30-31页 |
| ·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 ·计算方法 | 第32-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 ·菌种基本特性的测定 | 第33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33-35页 |
| ·碳源泉的影响 | 第35-38页 |
| ·pH的影响 | 第38-41页 |
| 第三章 细菌乳酸发酵动力学的研究 | 第41-52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1页 |
| ·间歇发酵 | 第41-47页 |
| ·流加发酵 | 第47-50页 |
| ·间歇发酵与流加发酵的比较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L-乳酸的分离精制研究 | 第52-61页 |
| ·引言 | 第52页 |
| ·分子蒸馏精制L-乳酸 | 第52-57页 |
| ·仪器与方法 | 第52-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57页 |
| ·从发酵液中制备高纯L-乳酸 | 第57-6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8页 |
| ·工艺流程 | 第58-59页 |
| ·实验操作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0-71页 |
| 符号表 | 第71-72页 |
| 致 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