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28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2 利率决定理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概述 | 第14-23页 |
1.2.1 利率决定理论发展概述 | 第15-20页 |
1.2.2 利率决定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3 当代利率决定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1.4 研究范畴、方法、内容及力图做出的创新 | 第26-27页 |
1.5 章节内容概要 | 第27-28页 |
第2章 经济发展的源泉及其实现机制 | 第28-37页 |
2.1 经济发展的源泉:分工与专业化 | 第29-33页 |
2.2 经济发展的实现机制:分工与市场之间的正反馈效应 | 第33-37页 |
第3章 经济发展中有关利率决定问题的研究起点及其思考 | 第37-63页 |
3.1 希克斯-汉森模式的理论缺陷分析 | 第37-46页 |
3.1.1 理论假设的片面性 | 第38-40页 |
3.1.2 模型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46页 |
3.2 马克思关于利率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启示 | 第46-51页 |
3.3 利率决定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及其分析框架的选择 | 第51-63页 |
3.3.1 利率决定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 第51-56页 |
3.3.2 分析框架的选择 | 第56-63页 |
第4章 分工网络、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超边际分析 | 第63-75页 |
4.1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 第63-68页 |
4.2 超边际分析及其特点 | 第68-75页 |
第5章 内生经济发展与借贷行为的利率决定模型 | 第75-99页 |
5.1 储蓄的性质及其分类 | 第75-78页 |
5.2 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 | 第78-82页 |
5.3 生产性投资行为及借贷决策的描述 | 第82-90页 |
5.3.1 基础模型 | 第82-85页 |
5.3.2 决策模式与市场结构序列 | 第85-90页 |
5.4 一般均衡和比较动态分析 | 第90-97页 |
5.4.1 分工的演进及借贷行为的内生出现 | 第90-92页 |
5.4.2 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92-9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6章 政府利率的决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99-116页 |
6.1 利率发展理论的批判性回顾及新的研究视角 | 第99-102页 |
6.2 利率政策影响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102-103页 |
6.3 利率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个模型的描述 | 第103-114页 |
6.3.1 封闭型经济中利率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 第104-110页 |
6.3.2 开放型经济中利率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 第110-11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结论 | 第116-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