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电子计算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论文

可视化线损管理系统的研发

第一章 绪论第1-16页
 1.1 引言第8-10页
  1.1.1 GIS在配电系统中的基本应用第8-9页
  1.1.2 GIS平台下的线损管理系统技术路线研究第9-10页
 1.2 有关线损的概念第10-11页
  1.2.1 线损定义第10页
  1.2.2 线损分类第10-11页
  1.2.3 线损组成第11页
 1.3 配网线损管理的重要意义第11-13页
 1.4 配网线损管理国内外现状及课题的提出第13-15页
  1.4.1 国外应用情况第13-14页
  1.4.2 国内现状第14-15页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所作工作第15-16页
  1.5.1 本课题主要内容第15页
  1.5.2 所作的主要工作第15-16页
第二章 代表日算法的可视化第16-30页
 2.1 可视化的意义及代表日的选取第16-17页
  2.1.1 可视化的意义第16-17页
  2.1.2 代表日的选取第17页
 2.2 代表日算法的几种传统数学模型第17-21页
  2.2.1 均方根电流法第18-19页
  2.2.2 平均电流法第19页
  2.2.3 等值电阻法第19-21页
 2.3 GIS平台的选取第21-25页
  2.3.1 平台要求第21-23页
  2.3.2 关于ArcGIS第23-25页
 2.4 代表日算法可视化的实现第25-28页
  2.4.1 运用ArcObjects第25-26页
  2.4.2 线损计算中配电网络的建模第26-28页
  2.4.3 在Map中建立逻辑图第28页
 2.5 结果分析第28-30页
  2.5.1 计算精度第28-29页
  2.5.2 计算过程的难易程度第29页
  2.5.3 输入数据第29-30页
第三章 按配变容量比例的计算方法及其可视化第30-47页
 3.1 按配变容量比例计算的意义第30页
 3.2 按配变容量比例算法数学建模第30-36页
  3.2.1 配电网有功潮流的确定第31-32页
  3.2.2 无功功率分配第32-33页
  3.2.3 补偿点所负担的配变容量第33页
  3.2.4 无功功率的分区第33-34页
  3.2.5 分支中的无功潮流和无功分界点第34-35页
  3.2.6 高压用户的无功功率第35页
  3.2.7 干线上的无功分界点第35页
  3.2.8 馈线负担无功功率的计算第35页
  3.2.9节 点电压的计算第35页
  3.2.10 馈线有功和无功损失的计算第35-36页
 3.3 有功功率矩阵第36-40页
  3.3.1节 点配变容量阵的形成及其存储第36-37页
  3.3.2 馈线负担配变容量阵的建立第37-39页
  3.3.3 高压用户有功阵和馈线负担的高压用户有功阵的建立第39页
  3.3.4 线路有功功率矩阵的建立第39-40页
 3.4 馈线无功功率阵第40-45页
  3.4.1节 点无功电源阵第41-42页
  3.4.2 馈线无功电源阵第42页
  3.4.3 馈线无功负担阵第42-43页
  3.4.4 高压用户无功阵和馈线负担高压用户无功阵第43-44页
  3.4.5 馈线无功功率阵第44-45页
 3.5 结果分析第45页
  3.5.1 计算精度第45页
  3.5.2 计算过程的难易程度第45页
  3.5.3 输入数据第45页
  3.5.4 适用范围第45页
 3.6 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可视化线损管理系统第47-60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线损管理系统简介第47-50页
  4.2.1 系统功能第49页
  4.2.2 系统特点第49-50页
 4.3 按配变容量比例算法模块第50-55页
  4.3.1 关联阵A的提出第50-53页
  4.3.2 SL阵的建立第53-55页
  4.3.3 馈线负担的高压用户有功阵的建立第55页
  4.3.4 馈线无功电源阵GS的建立第55页
  4.3.5 馈线负担高压用户无功阵WGL的建立第55页
 4.4 实际算例第55-60页
  4.4.1 代表日方法第55-57页
  4.4.2 按配变容量比例分配负荷算法第57-58页
  4.4.3 计算结果显示和存储第58-60页
第五章 小结及展望第60-64页
 5.1 结论第60-61页
 5.2 展望第61-64页
  5.2.1 GIS及其在配网中的应用前景第61-62页
  5.2.2 按配变容量比例分配负荷算法的改进第62页
  5.2.3 算法扩充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系统保护在馈线自动化中的应用
下一篇:乳腺癌骨转移和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