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环境问题

导言 环境问题:唯物史观领域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第1-26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9-20页
 二、 研究现状第20-22页
 三、 研究方法第22-23页
 四、 论文逻辑框架第23-26页
第一章 历史观中的人与自然第26-47页
 一、 从人类文明演化的视角看人与自然关系的嬗变第26-30页
  (一) 原始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依附和崇拜第27-28页
  (二) 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第28-29页
  (三) 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第29-30页
 二、 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第30-36页
  (一)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时自然界也是人的一部分第30-32页
  (二) 自然界对人的活动的制约第32-34页
  (三) 人的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第34-36页
 三、 对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的再认识第36-47页
  (一)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基本观点第37-40页
  (二) “传统地理环境理论”的基本观点第40-41页
  (三) 关于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的新思考第41-47页
第二章 环境问题与人口第47-61页
 一、 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历史演进第47-51页
  (一) 狩猎采集时期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第47-48页
  (二) 农业社会时期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第48-49页
  (三) 工业化与城市化时期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第49-51页
 二、 人口数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51-56页
  (一) 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第51-52页
  (二) 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第52-56页
 三、 人口质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56-61页
  (一) 人口质量影响资源环境意识的形成第56-57页
  (二) 人口质量影响人口数量的控制第57-58页
  (三) 人口质量影响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第58-59页
  (四) 人口质量影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第59-61页
第三章 环境问题与生产方式第61-83页
 一、 环境问题与生产力第61-70页
  (一)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第61-66页
  (二) 传统生产力概念的困境与修正第66-70页
 二、 环境问题与生产关系第70-75页
  (一) 宫本宪一的“生产关系说”第70-72页
  (二) 岩佐茂的“资本的逻辑说”第72-74页
  (三) 资本的本性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之间的必然联系第74-75页
 三、 环境问题与生产方式的变革第75-83页
  (一) 传统的生产方式的弊端第76-77页
  (二) 重视科学技术在生态环境变化中的重要作用第77-80页
  (三) 重视环境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方式第80-83页
第四章 环境问题与消费模式第83-95页
 一、 传统消费模式的理论分析第83-87页
 二、 可持续消费的内涵第87-90页
 三、 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第90-95页
  (一) 确立互利型思维方式第90-91页
  (二) 改变传统生活方式第91-95页
第五章 环境问题引起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第95-113页
 一、 环境意识:一种新的社会意识第95-98页
 二、 环境文学的兴起第98-100页
 三、 环境艺术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第100-105页
 四、 环境道德在本质上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第105-109页
  (一) 人与自然之间不存在道德关系第105-108页
  (二) 环境道德的本质第108-109页
 五、 环境问题与宗教改革第109-113页
第六章 环境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第113-134页
 一、 环境问题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第113-120页
  (一) 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第113-115页
  (二) 资本主义造成了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地球承载能力有限性的矛盾第115-117页
  (三) 资本主义生态矛盾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第117-120页
 二、 环境问题与社会主义第120-128页
  (一) 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环境问题第120-122页
  (二) 生态社会主义的兴起第122-126页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第126-128页
 三、 环境问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128-134页
  (一) 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全球的共同努四第128-131页
  (二)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第131-134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34-140页
后记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学习的个性化信息过滤系统研究
下一篇:孤北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及断阶坡折找油理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