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页 |
一、 国有企业原有的监督体制及其主要问题 | 第6-9页 |
(一) 交叉重复的带有明显党政群法色彩的企业监督体制 | 第7页 |
(二) 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企业经济效益差 | 第7-8页 |
(三) 监督体制方面的问题 | 第8-9页 |
二、 问题的症结:出资人缺位 | 第9-10页 |
三、 我国实行的现代企业监督体制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0-17页 |
(一) 我国实行现代企业监督体制的基本模式 | 第10-14页 |
(二) 大型企业集团“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主要监督方面的弊端 | 第14-16页 |
(三) 大型企业集团内部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主要监督问题 | 第16-17页 |
四、 大型国有企业监督体制的国际经验 | 第17-22页 |
(一) 美国 | 第17-18页 |
(二) 英国 | 第18页 |
(三) 法国 | 第18-20页 |
(四) 德国 | 第20-21页 |
(五) 日本 | 第21-22页 |
五、 建立新的监督体制的思路 | 第22-26页 |
(一) 建立人大与政府之间的监督关系 | 第22-24页 |
(二) 以出资人为中心,建立国有企业的监督体系 | 第24-26页 |
(三) 国有企业的行政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 | 第26页 |
六、 以国资委中监事局为首要层次的监督体制方面的制度设计 | 第26-32页 |
(一) 建立健全董事、经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 第26-27页 |
(二) 完善监事会有效运行机制 | 第27-29页 |
(三) 发挥独立董事对我国企业集团监管的制度优势 | 第29-30页 |
(四) 构建和完善会计委派制度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后记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