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地球科学仪器论文--测绘仪器论文

车载平台变形测量和误差校正技术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20页
   ·光电经纬仪发展概述第12-14页
   ·国外光电经纬仪技术发展的概况第14-16页
   ·国内光电经纬仪技术发展的概况第16-18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及结构第18-20页
第二章 车载光电测量系统组成及功能第20-23页
   ·组成与功能第20-21页
     ·跟踪架第20页
     ·主摄影系统第20页
     ·测角系统第20页
     ·跟踪系统第20-21页
     ·激光跟踪测量系统第21页
     ·电视跟踪测量系统第21页
     ·红外跟踪测量系统第21页
     ·载车系统第21页
     ·微机控制与处理系统第21页
   ·车载测量系统的工作过程第21-22页
   ·论文的要点第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车载平台变形测量和误差分析第23-43页
   ·引言第23-30页
     ·非接触测量系统工作原理第23-24页
     ·系统组成第24-27页
       ·光学系统第24页
       ·发射系统第24-25页
       ·CCD接收系统第25页
       ·分划板照明系统第25页
       ·通讯系统第25-26页
       ·动态实时视频判读系统第26-27页
     ·非接触测量系统精度分析第27-30页
       ·光机系统误差第28页
       ·探测器几何尺寸造成的测量误差第28-29页
       ·探测器分辨率凑整误差第29页
       ·探测器噪声产生的误差第29页
       ·视频判读误差第29-30页
     ·测量系统标定第30页
   ·光电经纬仪测量原理第30-42页
     ·水平投影法第34-37页
     ·垂直投影法第37-38页
     ·最小二乘法第38-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车载平台结构稳定性分析第43-76页
   ·振动学在车载平台上的应用第43-45页
     ·现代振动测试方法介绍第43-45页
       ·电测法第44页
       ·压电式传感器第44-45页
     ·车载平台的振动源第45页
   ·车载平台的静态误差第45-50页
     ·车架(主梁)满载质量系统固有频率计算第45页
     ·车载平台强度计算第45-50页
   ·车载平台的静态加载稳定性第50-60页
     ·静态加载车身稳定性第51-52页
     ·车身纵向稳定性实验第52-53页
     ·液压支腿稳定性实验第53-56页
       ·液压支腿静态稳定性实验第54页
       ·液压支腿动态加载实验第54-56页
     ·车载平台振动特性分析第56-60页
       ·液压支腿分析第56-57页
       ·静刚度分析第57页
       ·纯惯性负载条件下无阻尼固有频率分析第57-58页
       ·主梁支架机构性能计算第58-59页
       ·经纬仪与车体连接橡胶弹簧分析第59-60页
   ·车载平台振动测试第60-71页
     ·实验测试仪器设备第60-61页
     ·测试方法第61-63页
     ·振动数据处理与分析第63-71页
       ·数据幅频分析第64-66页
       ·数据时域分析第66-67页
       ·数据频域分析第67-71页
   ·车载平台振动系统简化与耦合运动第71-74页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车载平台误差数据处理和校正第76-107页
   ·估算误差的方法及误差数学模型第76-77页
   ·测量工具误差第77-86页
     ·静态误差第78-85页
       ·轴系误差分析第78-84页
         ·视轴差第79-80页
         ·水平轴与垂直轴不正交误差第80-82页
         ·垂直轴倾斜误差第82-83页
         ·轴系误差的综合影响第83-84页
       ·编码器误差分析第84页
       ·跟踪误差分析第84-85页
     ·动态误差增量第85-86页
   ·安置误差第86-100页
     ·车载平台测量数据处理第87-91页
       ·缺损值的补足第87页
       ·异常值的检验第87-91页
     ·车载平台误差非平稳性检验第91-93页
     ·车载平台误差序列采用最小二乘进行拟合第93-95页
       ·最小二乘拟合第93-94页
       ·利用F统计量检验最小二乘拟合多项式的阶数第94-95页
     ·随机误差分离第95-100页
   ·静态标校第100-103页
     ·恒星视赤经和视赤纬第100-101页
     ·恒星在测量坐标系的方位角和高低角第101-102页
     ·蒙气差的修正第102页
     ·系统测角精度解算第102-103页
   ·部分误差仿真计算第103-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5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15-116页
作者简历第116-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轮叶党参总皂甙抗突变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下一篇:乙肝表面抗原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草莓再生体系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