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花岗岩温度效应试验研究及粘弹塑性分析
1 绪论 | 第1-28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23-2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花岗岩热物理力学参数研究 | 第24-25页 |
·花岗岩热破裂和损伤行为研究 | 第25-26页 |
·花岗岩蠕变本构关系的研究 | 第26页 |
·本文研究的重点和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2 试验研究 | 第28-48页 |
·试件制备 | 第28-29页 |
·试验设备 | 第29-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33页 |
·升温速率和恒温时间的确定 | 第30-31页 |
·试验过程 | 第31-33页 |
·断裂形态分析 | 第33-37页 |
·扩展形态分析 | 第33-35页 |
·断裂面分析 | 第35-37页 |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37-42页 |
·弹性模量计算结果 | 第42-43页 |
·抗拉强度计算结果 | 第43页 |
·断裂韧度计算结果 | 第43-47页 |
·K_(1C)的定义和概念 | 第43-44页 |
·临界荷载的确定 | 第44-45页 |
·断裂韧度计算 | 第45-46页 |
·试验需要说明的问题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3 花岗岩蠕变断裂行为损伤力学分析 | 第48-57页 |
·损伤的分类 | 第48页 |
·损伤变量的选择 | 第48-49页 |
·试验损伤分析 | 第49-55页 |
·花岗岩热损伤 | 第49-52页 |
·花岗岩热损伤的时间效应 | 第52-55页 |
·断裂损伤分析 | 第55页 |
·损伤耦合本构方程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4 裂隙岩体蠕变理论模型 | 第57-69页 |
·基本模型 | 第57页 |
·传统组合模型 | 第57-62页 |
·经验公式 | 第58页 |
·组合模型 | 第58-62页 |
·考虑时温效应的西原模型 | 第62-65页 |
·模型蠕变参数的确定 | 第65-66页 |
·蠕变模型和实测曲线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5 热粘弹塑性损伤有限元法 | 第69-83页 |
·粘弹塑性基本表达式 | 第69-71页 |
·数值计算屈服准则及流动矢量 | 第71-75页 |
·屈服函数一般分析 | 第71-72页 |
·常用屈服准则 | 第72-74页 |
·数值计算的流动矢量 | 第74-75页 |
·非线性热粘弹塑性损伤有限元法 | 第75-80页 |
·有限元法基本方程 | 第75-77页 |
·热粘弹塑性损伤限元法 | 第77-78页 |
·热粘弹塑性有限元计算步骤 | 第78-80页 |
·三点弯曲数值模拟 | 第80-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6 总结和探讨 | 第83-85页 |
·总结 | 第83页 |
·探讨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