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泥沙数学模型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14-16页 |
2 渭河下游非恒定流泥沙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6-39页 |
2.1 概述 | 第16页 |
2.2 数学模型基本方程 | 第16-19页 |
2.3 基本方程的离散及求解方法 | 第19-39页 |
2.3.1 概述 | 第19-20页 |
2.3.2 Preissmann四点差分格式简介 | 第20-23页 |
2.3.3 水流方程的离散及求解方法 | 第23-34页 |
2.3.3.a 基本控制方程的离散 | 第24-29页 |
2.3.3.b 求解方法 | 第29-31页 |
2.3.3.c 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31-34页 |
2.3.4 泥沙方程的离散及求解方法 | 第34-37页 |
2.3.4.a 基本控制方程 | 第34-35页 |
2.3.4.b 控制方程的离散 | 第35-36页 |
2.3.4.c 求解方法 | 第36-37页 |
2.3.5 基本方程离散过程中问题的探讨 | 第37-39页 |
3 模型中一些关键问题的处理 | 第39-59页 |
3.1 冲积河流的糙率 | 第39-42页 |
3.2 断面概化 | 第42-43页 |
3.3 流量模数及动量修正系数 | 第43-44页 |
3.4 水流挟沙力 | 第44-48页 |
3.5 水流挟沙力级配计算 | 第48-49页 |
3.6 泥沙沉速计算 | 第49-51页 |
3.7 床沙级配的调整及计算方法 | 第51-53页 |
3.7.1 床沙级配分层记忆模式 | 第52页 |
3.7.2 床沙级配调整计算 | 第52-53页 |
3.8 恢复饱和系数 | 第53-59页 |
4 数学模型的验证 | 第59-71页 |
4.1 使用渭河下游实测水沙资料的验证 | 第59-62页 |
4.1.1 时间步长Δt、断面间距Δx | 第60页 |
4.1.2 初始条件 | 第60-61页 |
4.1.2.a 淤积物干容重 | 第60页 |
4.1.2.b 初始综合糙率n_0及糙率调整系数C_n | 第60-61页 |
4.1.2.c 初始水面线计算 | 第61页 |
4.1.3 边界条件 | 第61-62页 |
4.2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2-71页 |
4.2.1 水流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2-64页 |
4.2.2 水沙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4-71页 |
5 结语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