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 第1-39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8-27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9-22页 |
(一) 国际经济环境 | 第19-21页 |
(二) 国内经济环境 | 第21-2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一) 实践意义 | 第22-23页 |
(二) 理论意义 | 第23-24页 |
三、 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构 | 第24-27页 |
第二节 整合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 | 第27-35页 |
一、 理论基础 | 第27-31页 |
(一) 系统 | 第27-28页 |
(二) 系统工程 | 第28-29页 |
(三) 物流整合理论 | 第29-3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31-35页 |
(一) 系统工程的数学方法和模型 | 第32-34页 |
(二) 资金流优化的方法--作业成本法 | 第34-35页 |
(三) 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 第35页 |
第三节 主要的创新与不足 | 第35-39页 |
一、 本文的突破与创新 | 第35-38页 |
二、 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38-39页 |
第二章 现代物流 | 第39-55页 |
第一节 现代物流理论 | 第39-43页 |
一、 现代物流的产生 | 第39-41页 |
二、 现代物流的概念 | 第41-43页 |
第二节 现代物流的发展 | 第43-51页 |
一、 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 第43-44页 |
二、 现代物流在我国的发展 | 第44-50页 |
(一) 我国物流的发展 | 第44-48页 |
(二) 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 第48-50页 |
三、 现代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启示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全球物流的发展 | 第51-55页 |
一、 全球物流 | 第51-52页 |
二、 全球物流业的发展 | 第52-55页 |
第三章 现代航运物流 | 第55-73页 |
第一节 航运在现代物流中的地位 | 第55-56页 |
第二节 现代航运发展 | 第56-60页 |
一、 航运业的发展 | 第56-58页 |
(一) 世界的发展 | 第56-57页 |
(二) 我国的发展 | 第57-58页 |
二、 我国航运业存在的问题与面对的机遇 | 第58-60页 |
第三节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的整合 | 第60-73页 |
一、 现代航运物流整合的背景 | 第60-63页 |
二、 现代航运物流的产生发展 | 第63-65页 |
三、 现代航运物流整合的驱动因素 | 第65-67页 |
四、 现代航运业物流系统整合的策略 | 第67-73页 |
(一) 理念的整合 | 第68-70页 |
(二) 业务的整合 | 第70-71页 |
(三) 因素的整合 | 第71-73页 |
第四章 物资流的系统整合 | 第73-101页 |
第一节 航运物流系统物资流分析 | 第73-81页 |
一、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运输的主要物资 | 第73-76页 |
(一) 干散货 | 第73-74页 |
(二) 油 | 第74-75页 |
(三) 集装箱 | 第75-76页 |
二、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物资的流动方式 | 第76-81页 |
(一) 运输 | 第77-80页 |
(二) 装卸搬运 | 第80-81页 |
第二节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物资流的整合 | 第81-91页 |
一、 整合的理论基础 | 第81-84页 |
(一) 运输整合 | 第81-83页 |
(二) 装卸搬运 | 第83-84页 |
二、 物资流的整合 | 第84-91页 |
(一) 运输的整合问题 | 第84-86页 |
(二) 选址的整合问题 | 第86-88页 |
(三) 指派的整合问题 | 第88-89页 |
(四) 运输路径选择的整合问题 | 第89-91页 |
(五) 其他航运物流的整合问题 | 第91页 |
第三节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物资流整合案例 | 第91-101页 |
一、 调运供求平衡的情况 | 第91-97页 |
(一) 单纯形法 | 第91-93页 |
(二) 表上作业法 | 第93-94页 |
(三) 图上作业法 | 第94-97页 |
二、 调运供求不平衡的情况 | 第97-100页 |
三、 动态运输问题 | 第100-101页 |
第五章 资金流的系统整合 | 第101-117页 |
第一节 航运企业的资金分析 | 第101-104页 |
一、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经营运作分析 | 第101-102页 |
二、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资金流整合的驱动因素 | 第102-104页 |
第二节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资金流整合的理论 | 第104-113页 |
一、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原理 | 第104-108页 |
(一)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产生发展背景 | 第104-106页 |
(二)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原理 | 第106-108页 |
二、 作业成本法在现代航运物流系统资金流整合的应用 | 第108-113页 |
(一) 确定作业成本的关键因素 | 第108-110页 |
(二) 作业成本核算系统的具体建立 | 第110-112页 |
(三) 作业分析 | 第112-113页 |
第三节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资金流整合案例 | 第113-117页 |
一、 分析的逻辑图 | 第113-114页 |
二、 案例分析 | 第114-117页 |
(一)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层次 | 第114页 |
(二) 案例 | 第114-117页 |
第六章 信息流的系统整合 | 第117-133页 |
第一节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信息流分析 | 第117-124页 |
一、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信息流的内容及其功能 | 第117-118页 |
二、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信息流的特征 | 第118-119页 |
三、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主要的信息技术 | 第119-124页 |
(一) 条形码(Barcode) | 第119-120页 |
(二) 电子数据交换(EDI) | 第120-122页 |
(三)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 第122-123页 |
(四) 地理信息系统GIS | 第123页 |
(五) 射频技术RF | 第123-124页 |
第二节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信息流的整合 | 第124-128页 |
一、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整合信息流的背景 | 第124-125页 |
二、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信息流的整合 | 第125-128页 |
第三节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信息流整合案例 | 第128-133页 |
一、 航运企业的业务分析 | 第128页 |
二、 整合现代航运物流系统信息流的目标 | 第128-129页 |
三、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信息流整合后系统具有的功能 | 第129-130页 |
四、 从各子系统出发整合现代航运物流系统的信息流 | 第130-132页 |
(一) 信息流整合的层次结构 | 第130-131页 |
(二) 航运企业信息流整合的子系统 | 第131-132页 |
五、 用“渐进法”实施现代航运物流系统信息流的整合 | 第132-133页 |
第七章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整合 | 第133-154页 |
第一节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整合原理 | 第133-140页 |
一、 现代航运和系统整合的理论基础 | 第133-138页 |
(一) 价值链管理理论 | 第133-135页 |
(二) 规模经济理论 | 第135-136页 |
(三) 供应链管理理论 | 第136-138页 |
(四) 其他的整合理论 | 第138页 |
二、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整合的方法 | 第138-140页 |
(一) 系统工程的方法 | 第138-140页 |
(二) 其他整合方法 | 第140页 |
第二节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整合 | 第140-146页 |
一、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的特性 | 第140-142页 |
二、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整合的目标 | 第142-143页 |
三、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整合的模式 | 第143-145页 |
(一)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整合的功能模式 | 第143-144页 |
(二)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整合的业务模式 | 第144-145页 |
四、 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 第145-146页 |
(一) 功能整合模式下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 第145页 |
(二) 业务整合模式下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 第145-146页 |
第三节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具体的整合案例分析 | 第146-154页 |
一、 航运企业整合分析 | 第147-149页 |
(一) 整合定位 | 第147-148页 |
(二) 整合的方向 | 第148-149页 |
二、 航运企业实施整合结果 | 第149-154页 |
(一) 物流系统整体的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整合结果 | 第149-150页 |
(二) 具体业务的整合结果 | 第150-152页 |
(三) 具体业务操作的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结果 | 第152页 |
(四) 现代航运企业物流系统各部分的整合情况 | 第152-154页 |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54-161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154-155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155-161页 |
一、 我国航运政策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55-157页 |
二、 航运政策建议 | 第157-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68页 |
致谢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