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移动通信网络及网络业务的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 | 第11-13页 |
·主要创新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3-14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背景知识 | 第15-28页 |
·无线接入网络的基本框架 | 第15-21页 |
·全球通信系统GSM | 第15-17页 |
·全球通信系统简介 | 第15-16页 |
·全球通信系统的主叫过程 | 第16-17页 |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 第17-21页 |
·GPRS简介 | 第17页 |
·GPRS系统结构 | 第17-19页 |
·GPRS的接入过程 | 第19-21页 |
·无线接入网络的基本框架 | 第21页 |
·无线接入网络中决定QoS的网络要素 | 第21-22页 |
·无线网络中服务质量参数 | 第22-26页 |
·UMTS服务质量体系结构 | 第22-23页 |
·UMTS服务质量类 | 第23-25页 |
·对话类 | 第24页 |
·流类 | 第24页 |
·交互类 | 第24页 |
·背景类 | 第24-25页 |
·UMTS服务质量属性 | 第25页 |
·无线接入网络的QoS功能 | 第25-26页 |
·研究无线接入网络的一般方法及工具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无线终端中的调度策略 | 第28-47页 |
·序言 | 第28-29页 |
·无线蜂窝环境中的分组调度策略 | 第29-36页 |
·无线蜂窝环境中分组调度的概念模型 | 第29-31页 |
·基于基站的调度 | 第30页 |
·基于移动终端的调度 | 第30-31页 |
·两种调度方案的比较 | 第31页 |
·无线分组调度的影响因素和调度目标 | 第31-34页 |
·无线信道的可变性 | 第31-32页 |
·公平性 | 第32-33页 |
·头部阻塞效应 | 第33页 |
·能量消耗限制和算法的简单性 | 第33-34页 |
·无线分组调度的目标 | 第34页 |
·几种调度机制的比较 | 第34-36页 |
·信道相关报文调度(CSDPS) | 第34-35页 |
·理想的无线公平调度(IWFQ) | 第35页 |
·信道无关公平队列(CIF-Q) | 第35页 |
·低能耗的加权公平队列(E~2WFQ) | 第35-36页 |
·相互比较 | 第36页 |
·CSDE~2WFQ:一种低功耗的无线终端凋度策略 | 第36-46页 |
·相关工作 | 第36-37页 |
·关键技术 | 第37-40页 |
·基于终端的无线调度策略 | 第37页 |
·漏桶算法 | 第37-38页 |
·加权公平队列 | 第38页 |
·无线信道模型 | 第38-39页 |
·动态调制 | 第39-40页 |
·一种低功耗的无线终端调度策略 | 第40-42页 |
·调度算法 | 第40-41页 |
·时延分析 | 第41-42页 |
·模拟结果 | 第42-46页 |
·模拟环境 | 第42-43页 |
·模拟结果 | 第43-46页 |
·小结与展望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支持自适应多媒体服务的链路接入方案 | 第47-74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自适应接入控制策略 | 第48-61页 |
·研究现状 | 第49-50页 |
·基于概率的自适应接入算法 | 第50-53页 |
·方案一:算法4.3描述 | 第50-52页 |
·方案二:算法4.4描述 | 第52-53页 |
·模拟实验的数值结果 | 第53-61页 |
·对比实验 | 第53-57页 |
·方案一与[YD01]的对比 | 第57页 |
·方案二与[YD01]的对比 | 第57-60页 |
·模拟实验结论 | 第60-61页 |
·自适应多媒体服务模型 | 第61-65页 |
·应用需求 | 第61-62页 |
·自适应多媒体模型 | 第62页 |
·自适应多媒体模型的目标 | 第62-63页 |
·信道分配与分配算法 | 第63-65页 |
·缩减分配算法 | 第64-65页 |
·扩张分配算法 | 第65页 |
·模拟实验的数值结果 | 第65-73页 |
·主要实验结果 | 第68-72页 |
·模拟结论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无线链路上TCP的性能分析与评估 | 第74-90页 |
·TCP简介 | 第74-75页 |
·TCP-tahoe描述 | 第74-75页 |
·TCP-reno描述 | 第75页 |
·增强TCP性能的技术评价 | 第75-79页 |
·链路层技术 | 第76页 |
·分段连接技术 | 第76-77页 |
·端到端技术 | 第77页 |
·混合技术 | 第77-78页 |
·几种技术的比较 | 第78-79页 |
·具有链路级差错控制的无线TCP性能分析 | 第79-88页 |
·ARQ原理 | 第79-80页 |
·具有链路级差错控制的无线链路模型 | 第80-85页 |
·模型的假设条件 | 第81-83页 |
·模型的分析 | 第83-84页 |
·分组丢失概率的计算 | 第84-85页 |
·无线TCP吞吐量分析 | 第85-86页 |
·模拟分析结果 | 第86-88页 |
·小结 | 第88-9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缩略语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0页 |
后记 | 第100-101页 |
博士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