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系统简介 | 第1-13页 |
§1.1 快速成型技术简介 | 第7-8页 |
§1.2 快速成型技术的研究热点 | 第8-10页 |
§1.3 快速成型系统的应用拓展及其展望 | 第10-11页 |
§1.4 快速成型系统局限及其问题探讨 | 第11-13页 |
第二章 SLS快速成型系统 | 第13-18页 |
§2.1 HLP-350Ⅰ点扫描快速成型系统 | 第13-14页 |
§2.2 硬件系统设计 | 第14-15页 |
§2.3 软件系统设计 | 第15-18页 |
§2.3.1 CAD软件系统 | 第15-16页 |
§2.3.2 预前处理软件系统 | 第16-17页 |
§2.3.3 加工驱动软件 | 第17-18页 |
第三章 软件算法及技术思路 | 第18-57页 |
§3.1 STL模型拓扑信息提取 | 第18-23页 |
§3.1.1 STL文件格式 | 第18-19页 |
§3.1.2 三角面片的矢量计算 | 第19页 |
§3.1.3 拓扑信息的建立 | 第19-23页 |
§3.2 拓扑信息正确性检验及错误修复 | 第23-26页 |
§3.2.1 错误类型分类 | 第23-24页 |
§3.2.2 错误修复及拓扑信息重建 | 第24-26页 |
§3.3 三维真实感图形显示及场景渲染 | 第26-29页 |
§3.3.1 OpenGL图形库简介 | 第26页 |
§3.3.2 STL模型显示及场景渲染的OpenGL实现 | 第26-29页 |
§3.4 快速分层算法 | 第29-31页 |
§3.5 基于单调空间的区域划分算法 | 第31-37页 |
§3.5.1 轮廓关系矩阵 | 第31-32页 |
§3.5.2 可连轮廓组 | 第32-33页 |
§3.5.3 可连极值点 | 第33-34页 |
§3.5.4 内部排序 | 第34-35页 |
§3.5.5 可连轮廓组分区 | 第35-36页 |
§3.5.6 扫描路径生成 | 第36-37页 |
§3.6 模型几何变换及分割合并成型 | 第37-43页 |
§3.6.1 模型几何变换 | 第37页 |
§3.6.2 多模型拼接成型 | 第37-39页 |
§3.6.3 模型分割成型 | 第39-43页 |
§3.7 扫描矢量实时快速生成算法 | 第43-46页 |
§3.7.1 多边形与扫描线求交 | 第43页 |
§3.7.2 搜索极值顶点 | 第43-44页 |
§3.7.3 交点填表 | 第44页 |
§3.7.4 交点排序 | 第44-45页 |
§3.7.5 扫描路径生成 | 第45-46页 |
§3.8 任意多边形截面轮廓线放缩算法 | 第46-48页 |
§3.9 零件制作方向的多目标优化选择 | 第48-52页 |
§3.9.1 制作方向优化目标的定义 | 第48-49页 |
§3.9.2 制作方向多目标优化的模型 | 第49页 |
§3.9.3 优化目标函数的构造 | 第49-52页 |
§3.10 分层参数的自适应选取 | 第52-57页 |
§3.10.1 CAD模型的误差分析 | 第52-53页 |
§3.10.2 STL模型表面的误差计算 | 第53-55页 |
§3.10.3 自适应分层算法描述 | 第55-57页 |
第四章 RP软件系统对模型精度的影响 | 第57-61页 |
§4.1 成型件误差分析 | 第57-58页 |
§4.2 软件系统对提高成型件精度的影响 | 第58-61页 |
结束语 | 第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