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第一部分 | 第5-31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9页 |
方法 | 第9-16页 |
一、动物准备及训练 | 第9-10页 |
二、动物护理 | 第10页 |
三、记录及刺激 | 第10-13页 |
四、感受野位置、范围及调谐特性的测定 | 第13-15页 |
五、整合野特性的测定 | 第15-16页 |
实验结果 | 第16-27页 |
一、V1 和V2 区神经元整合野的范围 | 第17页 |
二、整合野的空间结构 | 第17-25页 |
三、V1 和V2 区神经元整合野特性的比较 | 第25-27页 |
四、在清醒和麻醉状态下V1 区神经元整合野特性的比较 | 第27页 |
讨论 | 第27-31页 |
一、关于整合野的形成机制 | 第27-28页 |
二、整合野的功能 | 第28-29页 |
三、整合野的动态特性 | 第29-31页 |
第二部分 | 第31-60页 |
摘要 | 第31-32页 |
Abstract | 第32-33页 |
引言 | 第33-34页 |
方法 | 第34-39页 |
一、实验中所用的刺激 | 第35-36页 |
二、清醒猴眼动的监视 | 第36-37页 |
三、整合野抑制程度的定量分析 | 第37页 |
四、对空间相位的敏感性的定量分析 | 第37-38页 |
五、人对相位敏感性的心理物理测试 | 第38-39页 |
结果 | 第39-54页 |
一、整合野的抑制作用和细胞对相对空间相位的敏感性 | 第40-42页 |
二、整合野端区(或侧区)的抑制程度和端区(或侧区)的相位敏感性 | 第42-46页 |
三、中央外周间加入gap 对相位敏感性的影响 | 第46-49页 |
四、产生相位差的位置对相位敏感性的影响 | 第49-51页 |
五、空间频率对相位敏感曲线的影响 | 第51-52页 |
六、心理物理上由于相位差引起的pop-out 现象 | 第52-54页 |
讨论 | 第54-60页 |
一、相位差引起的图形背景分离和主观轮廓 | 第54-57页 |
二、抑制型的整合野和图形背景分离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