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论不良资产的成因与化解
1. 引言 | 第1-12页 |
1.1 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 第7-8页 |
1.2 世界不良资产的现状 | 第8页 |
1.3 不良资产的危害 | 第8-10页 |
1.4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 第10页 |
1.5 化解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思路框架 | 第10-12页 |
2. 不良资产成因的经济分析 | 第12-22页 |
2.1 银行存贷的资产组合理论分析 | 第12-14页 |
2.2 银行与企业间供需关系分析 | 第14-16页 |
2.2.1 贷款供大于求 | 第14-15页 |
2.2.2 贷款供不应求 | 第15-16页 |
2.2.3 小结 | 第16页 |
2.3 不良资产产生的制度分析 | 第16-22页 |
2.3.1 制度空缺因素 | 第17-18页 |
2.3.2 制度变迁因素 | 第18-22页 |
3. 不良资产化解的实践经验 | 第22-40页 |
3.1 国外化解不良资产的经验 | 第22-29页 |
3.1.1 美国和瑞典的经验 | 第22-25页 |
3.1.2 马来西亚和波兰的经验 | 第25-29页 |
3.2 国内化解不良资产的研究与实践 | 第29-40页 |
3.2.1 学术界的讨论——资产证券化 | 第29-33页 |
3.2.2 我国实践中所采取的方法及缺陷 | 第33-40页 |
4. 化解我国不良资产的一种思路 | 第40-48页 |
4.1 思路的设计 | 第40-44页 |
4.2 委托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44-47页 |
4.2.1 固定咨询费:一个博弈论模型 | 第44-45页 |
4.2.2 委托—代理模型:可变咨询费 | 第45-47页 |
4.2.3 小结 | 第47页 |
4.3 相关问题 | 第47-48页 |
5. 主要结论与需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 第48-50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8页 |
5.2 需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 第48-50页 |
注 释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后 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