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6页 |
第一章 20世纪末两国关系的历史回顾 | 第6-8页 |
(一)1989 -1993年期间 | 第6页 |
(二)1994 -1996年期间 | 第6-7页 |
(三)1997 以后 | 第7-8页 |
第二章 中日关系的现状及特点 | 第8-12页 |
(一) 两国关系所处的现状 | 第8-10页 |
(1) 中日现阶段的经济关系 | 第8-9页 |
(2) 中日现阶段的政治关系 | 第9页 |
(3) 中日现阶段的民间交流关系 | 第9-10页 |
(二) 中日关系的基本特征 | 第10-12页 |
(1) 中日关系的实力表现出均衡化趋势 | 第10页 |
(2) 中日关系诸领域之间的平衡失调 | 第10页 |
(3) 中日关系的原则基础面临新的情况 | 第10-11页 |
(4) 中日关系的认识基础发生变化 | 第11-12页 |
第三章 21世纪初的国际环境及中日外交战略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 第12-21页 |
(一)21 世纪初国际环境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 第12-17页 |
(1) 一超多强向多极并立转变的特点 | 第12-14页 |
(2) 地区化、集团化是多极化的另一种表现 | 第14页 |
(3) 国际化,一体化的趋势将不断得到加强 | 第14-15页 |
(4) 和平与发展将是新时期国际社会追求的最大目标 | 第15-16页 |
(5) 东亚地区的不稳定因素 | 第16页 |
(6) 中日两国国内环境的变化 | 第16-17页 |
(二) 中日外交战略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 第17-21页 |
(1) 中国外交战略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 第17-19页 |
(2) 日本对华战略目标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 第19-21页 |
第四章 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 | 第21-25页 |
(一) 中日经济关系方面 | 第21-23页 |
(二) 在政治安全关系方面 | 第23-25页 |
第五章 焦点问题 | 第25-27页 |
(一) 中日两国是否在未来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 第25-26页 |
(二) 如何对待对方国际地位的上升 | 第26页 |
(三) 如何对待双边关系中的分歧 | 第26页 |
(四) 如何对待两国在地区及世界事件中的合作 | 第26-27页 |
第六章 中日关系发展的制约国素 | 第27-33页 |
(一) 历史认识问题 | 第27-28页 |
(二) 台湾问题 | 第28-31页 |
(三) 当前国际环境的影响 | 第31页 |
(四) 当前的经贸关系的影响 | 第31-32页 |
(五) 文化交流方向的影响 | 第32页 |
(六) 领土问题 | 第32-33页 |
第七章 推动中日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 第33-38页 |
(一) 大力培养中日友好事业的接班人 | 第33页 |
(二) 承认文化差异,增进相互理解 | 第33-34页 |
(三)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平观和合作观 | 第34-35页 |
(四) 构筑立足于长远的经济合作关系 | 第35-36页 |
(五) 维护和巩固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 | 第36-38页 |
结束语 | 第38-39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