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内皮细胞修饰血管内支架的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1 绪论 | 第13-3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 ·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检测 | 第14-16页 |
| ·支架内再狭窄的病理学研究 | 第16-18页 |
| ·病理学成分研究 | 第16-17页 |
| ·细胞外基质 | 第17-18页 |
| ·再狭窄的机理研究 | 第18-24页 |
| ·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的机理 | 第18-19页 |
| ·支架内再狭窄的机理 | 第19-24页 |
| ·金属血管内支架表面内皮化 | 第24-28页 |
| ·材料的表面形态对内皮化的影响 | 第25-26页 |
| ·粘附基质对内皮化的影响 | 第26-27页 |
| ·其他化学物质对内皮化的影响 | 第27-28页 |
| ·细胞及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 | 第28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28-30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30-31页 |
| 2 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系的建立 | 第31-47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1-36页 |
| ·材料 | 第31-32页 |
| ·方法 | 第32-36页 |
| ·结果 | 第36-42页 |
| ·内皮细胞的鉴定 | 第36-37页 |
| ·真核载体的体外扩增及鉴定 | 第37-39页 |
| ·内皮细胞的稳定转染 | 第39-42页 |
| ·讨论 | 第42-47页 |
| ·内皮细胞的鉴定 | 第42页 |
| ·目的基因的选择 | 第42-43页 |
| ·载体的选择 | 第43-44页 |
| ·转染方法的确定 | 第44-45页 |
| ·基因转染对内皮细胞的影响 | 第45-47页 |
| 3 支架旋转培养装置的设计及培养条件优化 | 第47-65页 |
| ·前言 | 第4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7-52页 |
| ·材料 | 第47-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52页 |
| ·实验结果 | 第52-61页 |
| ·旋转培养装置 | 第52-53页 |
| ·旋转培养的数值模拟 | 第53-55页 |
| ·旋转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55-57页 |
| ·旋转培养对内皮细胞的影响 | 第57-61页 |
| ·讨论 | 第61-65页 |
| ·旋转培养 | 第61-63页 |
| ·旋转培养对内皮细胞的影响 | 第63-65页 |
| 4 细胞支架的制备及体外检测 | 第65-83页 |
| ·引言 | 第65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65-70页 |
| ·材料 | 第65-66页 |
| ·方法 | 第66-70页 |
| ·结果 | 第70-79页 |
| ·蛋白涂层的表面检测 | 第70-73页 |
| ·蛋白涂层的血液相容性检测 | 第73-75页 |
| ·细胞支架的表面检测 | 第75-76页 |
| ·流动腔实验 | 第76-79页 |
| ·讨论 | 第79-83页 |
| ·粘附蛋白的选择 | 第79-81页 |
| ·体外检测的必要性 | 第81-83页 |
| 5 细胞支架的在体检测 | 第83-96页 |
| ·引言 | 第83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83-87页 |
| ·材料 | 第83-84页 |
| ·方法 | 第84-87页 |
| ·结果 | 第87-93页 |
|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 第87页 |
| ·血管造影 | 第87页 |
| ·扫描电镜样本的形态学观察 | 第87-91页 |
| ·硬组织切片的形态学观察与图像分析 | 第91-93页 |
| ·讨论 | 第93-96页 |
| ·动物的选择 | 第93-94页 |
| ·动物实验方法的确定 | 第94-96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6-99页 |
| ·主要结论 | 第96-97页 |
| ·存在的不足和后续研究工作的建议 | 第97-99页 |
| 致谢 | 第99-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14页 |
| 附录 | 第114-117页 |
| 发表的论文 | 第114-115页 |
| 申请的专利 | 第115页 |
| 博士期间参与的课题 | 第115-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