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拱桥模型试验模态分析及拉索对模态参数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引言 | 第11页 |
·斜拉拱桥结构体系介绍 | 第11-12页 |
·斜拉拱桥研究现状及其动力特性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模态分析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模态分析介绍与应用 | 第13-15页 |
·模态分析技术发展现状 | 第15-18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第2章 模态分析技术的基本理论 | 第20-32页 |
·引言 | 第20页 |
·单自由度系统 | 第20-23页 |
·频响函数和脉冲响应函数 | 第20-22页 |
·质量、阻尼和刚度变化对FRF 的影响 | 第22页 |
·频响函数的特性曲线 | 第22-23页 |
·多自由度系统 | 第23-28页 |
·无阻尼系统 | 第25-27页 |
·比例阻尼系统 | 第27-28页 |
·频响函数和脉冲响应函数的物理意义 | 第28-30页 |
·频响函数的物理意义 | 第28-30页 |
·脉冲响应函数的物理意义 | 第30页 |
·频谱分析 | 第30-31页 |
·自功率谱与自相关函数 | 第30页 |
·互功率谱与互相关函数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模型桥动力相似理论分析及有限元分析 | 第32-43页 |
·实桥及模型介绍 | 第32-33页 |
·湘潭湘江四大桥 | 第32页 |
·试验模型 | 第32-33页 |
·动力相似理论分析 | 第33-39页 |
·动力相似准则的确定 | 第33-36页 |
·模态参数的相似关系 | 第36-38页 |
·实际动力模型的模态参数相似关系 | 第38-39页 |
·有限元分析 | 第39-42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9-40页 |
·有限元模态分析计算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试验实施及频响函数估计 | 第43-58页 |
·引言 | 第43页 |
·信号处理技术 | 第43-45页 |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 第43-44页 |
·采样定理 | 第44页 |
·泄漏与窗 | 第44-45页 |
·平均技术 | 第45页 |
·试验准备 | 第45-48页 |
·激励方式的选择 | 第45-46页 |
·传感器的选择与安装 | 第46页 |
·测点布置 | 第46-47页 |
·采样参数选择 | 第47-48页 |
·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 第48页 |
·试验实施 | 第48-52页 |
·模型验证 | 第48-50页 |
·模态分离技术 | 第50页 |
·分组移动测量法 | 第50-51页 |
·试验工况 | 第51-52页 |
·试验过程注意事项 | 第52页 |
·频响函数估计 | 第52-57页 |
·信号时-频转换——FFT 变换 | 第52-53页 |
·噪声对频响函数估算形式的影响 | 第53-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结构模态参数识别及拉索对模态参数影响研究 | 第58-79页 |
·引言 | 第58页 |
·频域法识别模态参数 | 第58-67页 |
·单模态识别之最小二乘圆拟合法 | 第59-62页 |
·生成几何模型 | 第62页 |
·模态拟合 | 第62-67页 |
·时域法识别模态参数 | 第67-71页 |
·特征系统实现法(ERA) | 第67-69页 |
·程序XLGQ-ERA 框图 | 第69-70页 |
·时域法与频域法拟合结果比较 | 第70-71页 |
·模型验证——模态判定准则(MAC) | 第71-72页 |
·拉索对斜拉拱桥模态参数的影响研究 | 第72-78页 |
·斜拉索索力的测试方法 | 第73-74页 |
·有索与无索状态下模态参数比较 | 第74-75页 |
·模态参数随索力变化情况 | 第75-76页 |
·拉索密疏程度不同情况下模态参数比较 | 第76-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