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媒介技术的本质与历史演变特征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 第12-13页 |
·研究视角与方法 | 第12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2章 媒介技术的本质与分类 | 第13-20页 |
·媒介技术的本质 | 第13-18页 |
·信息与媒介的含义 | 第13-14页 |
·媒介技术的内涵与本质 | 第14-15页 |
·媒介技术的特征与存在方式 | 第15-17页 |
·媒介技术的功能与意义 | 第17-18页 |
·媒介技术的分类 | 第18-20页 |
·以身体行为为载体的媒介技术 | 第19页 |
·以宏观实体为载体的媒介技术 | 第19页 |
·以微观粒子(能量)为载体的媒介技术 | 第19-20页 |
第3章 媒介技术的演变阶段与特征 | 第20-31页 |
·古代手工媒介技术与特征 | 第20-22页 |
·古代媒介技术的类型 | 第20-22页 |
·古代手工媒介技术的特征 | 第22页 |
·近代机器媒介技术与特征 | 第22-24页 |
·近代机器媒介技术的类型 | 第22-23页 |
·近代机器媒介技术的特征 | 第23-24页 |
·现代电子媒介技术与特征 | 第24-27页 |
·现代电子媒介技术的类型 | 第24-26页 |
·现代电子媒介技术的特征 | 第26-27页 |
·当代网络媒介技术与特征 | 第27-31页 |
·当代网络媒介技术的类型 | 第27-29页 |
·当代网络媒介技术的特征 | 第29-31页 |
第4章 媒介技术的演变动力与规律 | 第31-40页 |
·媒介技术的演变动力 | 第31-33页 |
·内部动力 | 第31页 |
·外部动力 | 第31-33页 |
·媒介技术的演变规律 | 第33-36页 |
·时空平衡 | 第33页 |
·提升、过时、再现与逆转 | 第33-34页 |
·补救性、人性化及意料之外的进化 | 第34-35页 |
·个人媒介技术演变规律的提出 | 第35-36页 |
·媒介技术的演变趋势 | 第36-38页 |
·对原有媒介技术的继承和发展 | 第36-37页 |
·媒介技术的融合 | 第37页 |
·媒介技术的裂变 | 第37-38页 |
·对我国媒介技术的建议 | 第38-4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