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武器工业论文--火炮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火炮首发初速偏差形成原因及机理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1 概述第14-20页
   ·背景第14-16页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第16-18页
     ·首发射程偏差是近弹还是远弹的争论第16-17页
     ·火炮首发射程偏差影响因素第17页
     ·火炮首发偏差与初始状态及地区性的疑惑第17-18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8-20页
2 首发偏差的试验与分析第20-36页
   ·首发射程偏差由系统误差所决定的论证第20-30页
     ·射击试验条件及坐标换算第20-22页
     ·首发炸点与后四发炸点中心距离偏差的假设检验第22-23页
     ·首发炸点与后四发炸点中心方向偏差的假设检验第23-24页
     ·首发炸点与后四发炸点分布的假设检验第24-25页
     ·单炮炸点的倾向性检验第25-26页
     ·误差分析与讨论第26-30页
   ·首发初速及跳角偏差的试验与分析第30-35页
     ·试验条件第30-31页
     ·跳角数据分析第31-33页
     ·初速数据分析第33-35页
     ·初速及跳角试验结论第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3 初速敏感参量及敏感系数的理论推导第36-66页
   ·实时初速的定义第36-39页
   ·炮口初速v_g误差微分式及敏感系数第39-54页
     ·简化模型及敏感参量第39-42页
     ·敏感系数表达式推导第42-51页
     ·应用举例第51-54页
   ·后坐速度v_(hg)的误差微分式及敏感系数第54-65页
     ·后坐速度的误差微分式第54-56页
     ·关于驻退机力的修正系数表达式第56-58页
     ·关于复进机力的敏感系数表达式第58-60页
     ·关于摩擦力的敏感系数第60-61页
     ·驻退液温升对后坐速度的影响第61-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4 火炮内膛残留油膜对首发初速偏差的作用机理第66-98页
   ·坡膛残留油膜分析第66-74页
     ·弹带挤进过程受力分析第67页
     ·坡膛残留油膜时弹带挤进润滑状态第67-68页
     ·挤进摩擦系数模型第68-69页
     ·油膜厚度计算模型第69-72页
     ·算例分析第72-74页
   ·直管段残留油膜分析第74-81页
     ·理论分析第74-75页
     ·理论模型第75-78页
     ·熔化液膜润滑特性计算第78页
     ·模型求解第78-80页
     ·误差分析与结论第80-81页
   ·涂油内弹道计算第81-85页
     ·坡膛残留油膜与无油时的挤进阻力比较第81-83页
     ·直管段残留油膜对弹道性能的影响第83-84页
     ·火炮内膛残留油膜内弹道计算第84-85页
   ·残留油膜对中等烧蚀身管火炮内弹道性能的影响第85-94页
     ·身管烧蚀曲线第86-87页
     ·身管膨胀曲线第87-88页
     ·漏气起始点及间隙面积第88-89页
     ·缝隙流动的处理第89-92页
     ·漏气内弹道方程第92页
     ·计算结果第92-94页
   ·涂油的弹前阻力第94-96页
   ·本章小结第96-98页
5 火炮身管热散失及热膨胀对首发初速偏差的作用机理第98-116页
   ·火炮身管热散失分析第98-105页
     ·火炮热散失与弹丸初速的关系第99-100页
     ·身管热散失的计算模型第100-102页
     ·计算结果第102-103页
     ·热散失敏感系数表达式及初速修正量第103-105页
     ·身管热散失分析小结第105页
   ·火炮身管受热膨胀对射弹初速的影响第105-115页
     ·身管热变形第106-109页
     ·身管起始部径向动态位移的估算与确定第109-110页
     ·身管(药室)热变形对火炮内弹道性能影响的数值计算第110-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6 首发射弹跳角偏差影响因素初步分析第116-124页
   ·火炮跳角影响因素第116-117页
   ·身管自重弯曲第117-120页
   ·身管受热弯曲第120-123页
     ·均匀受热第120-123页
     ·不对称受热第123页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7 如何认识火炮首发初速及射程偏差第124-129页
   ·炮口速度v_g影响因素第124-126页
   ·后坐速度v_(hg)影响因素第126页
   ·身管热弯曲引发的跳角因素第126-127页
   ·本章小结第127-129页
8 结束语第129-131页
   ·工作总结及创新点第129页
   ·问题与展望第129-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通用程序的水下爆炸及其对结构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运动弹丸追踪摄影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