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概述 | 第9-11页 |
·红外光区的划分 | 第9-10页 |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特点 | 第10-11页 |
·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概述 | 第11-12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概述 | 第12-14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过程 | 第12-13页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 第13-14页 |
·红外光谱分析中化学计量学的应用 | 第14-15页 |
·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及应用 | 第14-15页 |
·化学计量学软件开发 | 第15页 |
·本课题研究的任务、内容和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红外光谱分析的相关理论 | 第17-27页 |
·红外光谱的产生及测定过程 | 第17-20页 |
·理想谐振子模型 | 第17-19页 |
·非谐振性 | 第19-20页 |
·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技术 | 第20-23页 |
·红外漫反射测定法 | 第20-21页 |
·漫反射光谱的采集原理 | 第21-22页 |
·漫反射分析的测样器件 | 第22-23页 |
·红外光谱定性分析 | 第23-27页 |
·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简介 | 第23-24页 |
·常用的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方法的一般步骤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红外光谱分析法识别蚕茧雌雄的机理 | 第27-34页 |
·蚕茧的基本知识 | 第27-30页 |
·蚕茧的外观形质 | 第27-28页 |
·蚕茧结构 | 第28-29页 |
·蚕茧的经济性状指标 | 第29-30页 |
·雄蚕茧应用领域的前景 | 第30-32页 |
·红外光谱分析法识别蚕茧的雌雄的原理 | 第32-34页 |
第四章 MIRS分析法在识别蚕茧雌雄中的应用 | 第34-49页 |
·试验仪器和水平ATR附件 | 第34-36页 |
·ATR附件的特点 | 第34页 |
·水平ATR测试附件的基本原理 | 第34-36页 |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页 |
·雌雄蚕茧的中红外光谱图 | 第36-37页 |
·预处理方法的应用 | 第37-40页 |
·平滑处理 | 第37-38页 |
·求导处理 | 第38页 |
·归一化处理 | 第38-39页 |
·预处理方法的选择 | 第39-40页 |
·PLS+BP建模及结果分析 | 第40-49页 |
·偏最小二乘法 | 第40-42页 |
·BP神经网络 | 第42-45页 |
·PLS+BP模型评价指标 | 第45页 |
·PLS+BP建模参数的选取 | 第45-46页 |
·PLS+BP建模结果 | 第46-49页 |
第五章 NIRS分析法识别蚕茧雌雄的试验过程 | 第49-62页 |
·试验仪器 | 第49-50页 |
·WQF-400N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 | 第49页 |
·NIR256-2.2T2近红外光谱仪器 | 第49-50页 |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50-52页 |
·试验材料 | 第50页 |
·试验方法 | 第50-52页 |
·聚类分析法 | 第52-54页 |
·PLS+BP建模结果及分析 | 第54-61页 |
·数据的样品集划分 | 第54页 |
·预处理时窗口点数对建模结果的影响 | 第54-56页 |
·WQF-400N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建模结果 | 第56-58页 |
·NIR256-2.2T2近红外光谱仪建模结果 | 第58-60页 |
·两台近红外仪器的建模结果比较 | 第60-61页 |
·多品种混合样品的建模结果讨论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 第62-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附录A TENSOR27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第2组样品预测集分析结果 | 第70-71页 |
附录B WQF-400N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第1组样品预测集分析结果 | 第71-72页 |
附录C WQF-400N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第2组样品预测集分析结果 | 第72-73页 |
附录D NIR256-2.2T2近红外光谱仪第1组样品预测集分析结果 | 第73-74页 |
附录E NIR256-2.2T2近红外光谱仪第3组样品预测集分析结果 | 第74-75页 |
附录F NIR256-2.2T2近红外光谱仪第4组样品预测集分析结果 | 第75-76页 |
附录G NIR256-2.2T2近红外光谱仪第5组样品预测集分析结果 | 第76-77页 |
附录H NIR256-2.2T2近红外光谱仪多品种样品预测集分析结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