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当代文学(1949年~)论文

公共景观化的私人空间--文革文学中的家庭叙事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7页
 一、“家庭”:“权力的中继站”第9-11页
 二、叛逆:“家”与“国”的对抗与疏离第11-12页
 三、寻觅与皈依:“家庭”,与“大众”合谋第12-14页
 四、认同与超越:公共景观化的私人空间第14-17页
上篇“微缩模型”与“全景敞视”:“家庭”的角色定位第17-43页
 第一章 因“人”而异的家居环境第17-29页
  第一节 “样板”时代的“样板”家庭第17-21页
  第二节 晦暗不明的家庭第21-25页
  第三节 “简朴”:阶级敌人阴险的见证第25-29页
 第二章 特殊的空间意象设计第29-35页
  第一节 “刺丛堆”与“虎口关”:英雄的“受难”仪式第29-31页
  第二节 “大队部”和“地主的场院”:空间主体的置换与权力的更迭第31-32页
  第三节 “旮旯”的意义延伸:规训与惩罚第32-33页
  第四节 “墙”的“分野”:身份的证明第33-35页
 第三章 “家国同构”的时代想象第35-43页
  第一节 “阶级”取代“血缘”第35-36页
  第二节 “中心瞭望塔”:“精神之父”引领下的积极建构第36-39页
  第三节 “两家”中的玄机第39-43页
下篇“引领”与“救赎”:“子辈”的“成长”第43-73页
 第四章 “引领”下的“成长”第44-59页
  第一节 “引领”,从“中继站”开始第44-48页
  第二节 “支书”与“大队长”:权威的横向引领第48-53页
  第三节 “雏鹰”/“幼苗”的比喻:权力的纵向传递第53-59页
 第五章 “救赎”:“浪子”、“逆子”第59-73页
  第一节 “救赎”之一:“浪子回头”第59-64页
   一、迷途的“浪子”第59-61页
   二、“危途”中的“浪子”第61-64页
  第二节 “救赎”之二:“逆子”的背叛与回归第64-73页
   一、“英雄也可以不再成为英雄”第64-67页
   二、从“懦夫”到“英雄”第67-73页
结语第73-74页
注释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治夹缝中的爱情之花--论“十七年”长篇小说中的爱情叙事
下一篇:端木蕻良小说人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