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旅游交通发展与研究概况 | 第10-15页 |
·我国旅游交通发展及研究状况 | 第10-14页 |
·国外旅游交通发展及其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17-29页 |
·旅游交通理论 | 第17-25页 |
·旅游交通的概念 | 第17页 |
·旅游交通的构成 | 第17-18页 |
·旅游交通的层次和特性 | 第18-20页 |
·旅游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联系与区别 | 第20页 |
·旅游交通与旅游 | 第20-22页 |
·交通在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22-25页 |
·区位理论 | 第25-26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26-27页 |
·点轴开发理论 | 第26页 |
·网络开发理论 | 第26-27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7-28页 |
·人本理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旅游交通供给研究 | 第29-36页 |
·旅游交通供给的内涵与特征 | 第29-30页 |
·旅游交通供给的内涵 | 第29页 |
·旅游交通供给的特征 | 第29-30页 |
·旅游交通供给的类型 | 第30-36页 |
·航空旅游交通 | 第30-31页 |
·铁路旅游交通 | 第31-32页 |
·公路旅游交通 | 第32-33页 |
·内河航运与海运旅游交通 | 第33-34页 |
·特种旅游交通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旅游交通需求研究 | 第36-42页 |
·旅游交通需求的内涵、影响因素及特征 | 第36-37页 |
·旅游交通需求的内涵 | 第36页 |
·旅游交通需求的影响因素及旅游交通需求的特征 | 第36-37页 |
·旅游交通需求预测 | 第37-42页 |
·常用的旅游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 第38页 |
·区域公路旅游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 第38-42页 |
第五章 旅游交通发展规划研究 | 第42-48页 |
·规划的基本原则 | 第42-43页 |
·市场导向原则 | 第42页 |
·经济效益原则 | 第42页 |
·突出重点原则 | 第42-43页 |
·综合配套原则 | 第43页 |
·标准统一原则 | 第43页 |
·适度超前原则 | 第43页 |
·便于游览原则 | 第43页 |
·规划的内容 | 第43-46页 |
·旅游外部交通规划 | 第44-45页 |
·旅游内部交通规划 | 第45页 |
·旅游交通游览线路的规划 | 第45-46页 |
·规划的方法 | 第46-48页 |
第六章 旅游交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 第48-56页 |
·旅游交通发展的基本思路 | 第48-49页 |
·旅游发展,交通先行 | 第48页 |
·加强旅游交通管理 | 第48页 |
·发展绿色交通 | 第48-49页 |
·旅游交通发展的目标 | 第49-52页 |
·基本目标:“进得去、散得开、出得去” | 第49页 |
·最终目标:融入旅游 | 第49-51页 |
·高级目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第51页 |
·人性化目标:实现旅游交通联合运输 | 第51-52页 |
·旅游交通发展政策 | 第52-56页 |
·重视旅游交通的带动作用 | 第52页 |
·科学合理地进行旅游交通规划 | 第52页 |
·加强旅游交通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培训工作 | 第52-53页 |
·加快旅游交通设施建设 | 第53页 |
·合理设计旅游交通容量 | 第53页 |
·确保旅游交通安全生产 | 第53页 |
·重视旅游交通景观的发展 | 第53-54页 |
·完善旅游交通服务 | 第54页 |
·做好协调管理工作 | 第54页 |
·实现管理的自动化 | 第54页 |
·提高经营管理效益 | 第54-55页 |
·制定颁布旅游交通法规 | 第55-56页 |
主要结论和有待完善的问题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甘肃永靖县黄河三峡炳灵石林旅游区旅游交通专项规划分析 | 第60-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