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现代文学(1919~1949年)论文

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诗化批评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5页
前言第15-28页
 一、问题的源起第15-20页
 二、诗化批评的界定第20-25页
 三、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第25-28页
第一章 诗化批评的审美特征第28-65页
 第一节 诗化批评的历史沿革第28-33页
 第二节 批评自身的自觉第33-53页
  一、思维方式的诗化第33-43页
   (一) 审美直觉第34-37页
   (二) 整体感悟第37-38页
   (三) 批评态度的主观化第38-40页
   (四) 由直觉到理性的提升第40-43页
  二、诗化的文体和语言第43-53页
   (一) 随笔体散文第43-46页
   (二) 有质感的语言第46-47页
   (三) 譬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第47-50页
   (四) 联类对比第50-53页
 第三节 审美的自觉第53-65页
  一、重艺术轻功利的审美立场第54-58页
  二、审美启蒙第58-65页
第二章 中西美学资源的整合第65-95页
 第一节 以传统为先在视野第65-81页
  一、古典精神传统的继承第67-71页
   (一) 整体思维方式第67-69页
   (二) 士大夫情结第69-71页
  二、对传统批评范式的借鉴吸收第71-81页
   (一) 神会和妙悟第71-73页
   (二) 注重主观抒情性第73-76页
   (三) 点评的批评方式第76-79页
   (四) 古典批评文体第79-81页
 第二节 在传统基础上对西方的借鉴第81-95页
  一、对西方思维方式的策略性调整第82-86页
  二、对西方批评理论有选择的吸收第86-91页
  三、形而上的追问与现代哲学意识第91-95页
第三章 诗化批评的个案解读第95-126页
 第一节 周作人:“诗人”的批评第96-103页
  一、强调主观的批评第96-99页
  二、宽容的文学生长论第99-103页
 第二节 李健吾:“鉴赏”的批评第103-109页
  一、个人化的鉴赏式批评第104-106页
  二、追求批评的公正第106-109页
 第三节 梁宗岱:“走内线”的批评第109-114页
  一、直扣作品的批评第110-113页
  二、物我两忘的契合说第113-114页
 第四节 沈从文:批评是“情绪的体操”第114-119页
  一、注重审美的批评立场第115-117页
  二、和谐、匀称的古典审美维度第117-119页
 第五节 唐湜:批评是“感情的旅行”第119-126页
  一、抒情的评论第120-123页
  二、诗歌意象探索第123-126页
第四章 诗化批评的价值和意义第126-153页
 第一节 诗化批评对批评自身的影响第127-132页
  一、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第127-130页
  二、具有生长力的批评第130-132页
 第二节 诗化批评的影响第132-141页
  一、对同时期的创作、接受等的影响第132-136页
  二、对文学史的影响第136-141页
   (一) 审美的评判尺度第136-138页
   (二) 给当代文学史的书写提供新角度第138-141页
 第三节 对当代的启示第141-153页
  一、中西融合的启示第141-145页
  二、尊重审美感受的批评立场和批评方法第145-147页
  三、良好的批评素养第147-153页
   (一) 独立的人格第147-149页
   (二) 深厚的学养第149-150页
   (三) 公平的态度第150-153页
结语第153-157页
注释第157-181页
参考文献第181-190页
致谢第190-19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92页

论文共1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问题”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914-1922
下一篇:在诗意和尘嚣间游移--大众消费主义文化视野下的当代女性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