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产业链经济学稳定性及评价方法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 ·循环经济系统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第2章 循环经济产业链经济学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 第21-37页 |
| ·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 ·经济学理论 | 第21-24页 |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4-27页 |
| ·系统工程理论 | 第27-28页 |
| ·循环经济产业链概述 | 第28-31页 |
| ·产业链 | 第28-29页 |
| ·价值链 | 第29-30页 |
| ·循环经济产业链 | 第30-31页 |
|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动力机制 | 第31页 |
| ·循环经济产业链经济学稳定性研究 | 第31-37页 |
| ·循环经济产业链经济学稳定性内涵 | 第31-32页 |
| ·循环经济产业链经济学稳定的表现特征 | 第32-33页 |
| ·经济学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第33-37页 |
| 第3章 评价方法研究 | 第37-52页 |
| ·循环经济产业链调查与分析 | 第37-38页 |
| ·经济学稳定性评价指标的设计 | 第38-46页 |
| ·评价原则 | 第38-39页 |
| ·层次分析法(AHP) | 第39-40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0-42页 |
| ·评价指标的量化 | 第42-43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3-46页 |
| ·经济学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建立 | 第46-49页 |
| ·综合指数评价 | 第46-47页 |
| ·距离函数模型 | 第47-49页 |
| ·循环经济产业链经济学稳定性评价的具体运用 | 第49-50页 |
| ·循环经济产业链经济学稳定性的比较机制 | 第49-50页 |
| ·比较机制的选择 | 第50页 |
| ·循环经济产业链经济学稳定性的控制与优化 | 第50-52页 |
| 第4章 应用研究 | 第52-62页 |
| ·建立指标体系 | 第53-55页 |
| ·评价方法及结果讨论 | 第55-59页 |
| ·应用综合指数法的双链评价 | 第55-57页 |
| ·应用距离函数模型的双链比较 | 第57-58页 |
| ·结果讨论 | 第58-59页 |
| ·控制与优化措施 | 第59-62页 |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2-65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建议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2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