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转化羊柴的初步研究

目录第1-9页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34页
   ·牧草生物技术研究进展第14-22页
     ·国内外牧草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转基因牧草研究现状与进展第15-16页
     ·豆科牧草基因转化的研究第16-21页
     ·牧草基因工程存在的问题第21-22页
     ·展望第22页
   ·植物转基因技术简介第22-30页
     ·植物转基因技术原理第23页
     ·植物转基因的方法第23-29页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第29页
     ·问题与展望第29-30页
   ·羊柴研究进展简介第30-32页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第32-34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4-41页
   ·实验材料第34页
     ·植物材料第34页
     ·菌株及质粒第34页
     ·酶与试剂第34页
   ·实验方法第34-41页
     ·培养基第34-37页
     ·羊柴种子的消毒第37页
     ·愈伤组织的诱导第37页
     ·卡那霉素(Kanamycin,Kan)抗性检测第37页
     ·甘油预处理第37页
     ·离子束注入羊柴种子和愈伤组织第37页
     ·离子注入羊柴种子后发芽率和存活率的统计第37页
     ·离子注入愈伤组织后失水率、愈伤组织重量增长倍数的统计第37-38页
     ·离子注入愈伤组织后细胞活力的测定第38页
     ·质粒 DNA的提取第38页
     ·质粒 DNA直接转化羊柴种子第38页
     ·质粒 DNA转化愈伤组织第38页
     ·农杆菌的培养第38页
     ·离子束辅助农杆菌转染羊柴愈伤组织第38-39页
     ·组织化学染色第39页
     ·基因组 DNA的提取第39页
     ·PCR检测第39-41页
第三章 离子束注入羊柴种子和愈伤组织体系的建立第41-55页
   ·引言第41页
   ·愈伤组织的诱导第41-46页
     ·培养基的配制第41-42页
     ·诱导方法第42页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出愈率的影响第42-44页
     ·卡那霉素(Kanamycin,Kan)敏感性检测第44-46页
   ·离子束注入羊柴成熟种子第46-50页
     ·离子束注入干种子第46页
     ·发芽率的测定第46页
     ·离子束注入剂量-存活率曲线第46-48页
     ·差异显著性分析第48-49页
     ·正交多项式回归分析第49-50页
   ·离子束注入愈伤组织第50-53页
     ·离子注入愈伤组织后失水率的统计第50-51页
     ·愈伤组织重量增长倍数的统计第51-52页
     ·细胞存活力的测定第52-53页
   ·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离子束介导质粒 DNA转化羊柴种子及愈伤组织的研究第55-64页
   ·引言第55页
   ·实验材料第55页
   ·实验方法第55-59页
     ·质粒的中量提取第55-56页
     ·离子束介导质粒 DNA转化羊柴干种子第56-57页
     ·离子束介导质粒 DNA转化羊柴愈伤组织第57页
     ·GUS染色第57-58页
     ·转化受体的抗性筛选第58页
     ·转化体的 PCR检测第58-59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59-62页
     ·干种子转化结果第59-60页
     ·愈伤组织的转化结果第60页
     ·卡那霉素抗性筛选结果第60-61页
     ·转化体的 PCR检测结果第61-62页
   ·讨论第62-64页
第五章 离子束辅助农杆菌转染羊柴愈伤组织的研究第64-68页
   ·引言第64页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第64-65页
     ·实验材料第64页
     ·试剂第64-65页
     ·感受态细胞制备第65页
     ·冻融法转化农杆菌 LBA4404感受态细胞第65页
   ·离子束辅助农杆菌介导的羊柴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第65-66页
     ·根癌农杆菌的培养第65页
     ·转化方法第65-66页
   ·PCR检测第66-67页
   ·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总结第68-71页
   ·离子束注入羊柴种子体系的建立第68页
   ·离子束注入羊柴愈伤组织体系的建立第68-69页
   ·离子束介导质粒 DNA转化羊柴种子及愈伤组织体系的建立第69页
   ·离子束辅助农杆菌转染羊柴愈伤组织第69页
   ·PCR检测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8页
英文符号缩写注释第78-79页
撰写的论文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拟南芥DREB1A基因转化紫花苜蓿的研究
下一篇:蒙古黄芪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及N~+注入对其生化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