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无过错环境污染损害民事责任限度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1页
一、环境污染损害和民事责任限度第11-23页
 (一) 环境污染损害第11-17页
  1.环境污染损害的定义第11-12页
  2.环境污染损害的具体内容第12-15页
  3.环境污染损害的特点第15-17页
 (二) 民事责任限度第17-23页
  1.无过错环境污染损害民事责任的定义第17页
  2.无过错环境污染损害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第17-21页
  3.民事责任限度的涵义第21-23页
二、对环境污染损害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探讨第23-30页
 (一) 我国环境立法中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及确立依据第23-25页
  1.无过错责任原则在我国环境立法中的体现第23-24页
  2.无过错责任原则确立的理论依据第24-25页
 (二) 对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辩证分析第25-30页
  1.环境污染原因行为的价值性与合法性第25-26页
  2.环境侵权过程的复杂性第26-27页
  3.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程度的盖然性第27-28页
  4.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第28-30页
三、无过错环境污染损害民事责任限度的理论分析第30-44页
 (一) 设定民事责任限度的理论基础第30-31页
  1.设定民事责任限度符合法的正义价值第30页
  2.设定民事责任限度能弥补无过错责任的不足第30-31页
 (二) 设定民事责任限度的必要性第31-35页
  1.合理分配环境污染加害人的责任第31-32页
  2.平衡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第32-33页
  3.体现对私权利的保护和尊重第33页
  4.规范排污行为,预防损害第33-34页
  5.激励行为人提高环保投入第34-35页
 (三) 设定民事责任限度的可行性第35-37页
  1.环境风险的社会性为设定提供了可能性第35-36页
  2.现代国家的积极行政为设定提供了保障第36页
  3.社会化救济制度的良好实践为设定奠定了基础第36-37页
 (四) 民事责任限度在环境污染损害中的应用第37-44页
  1.世界范围内的立法及司法实践现状第37-41页
  2.对上述现状的综合评述第41-44页
四、无过错环境污染损害民事责任限度的设定第44-62页
 (一) 适用民事责任限度的程序性设定第44-46页
  1.行为人为其主观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第44页
  2.对行为人的主观过错状况进行认定第44-46页
 (二) 对赔偿范围的界定第46-53页
  1.人身损害第47-48页
  2.财产损害第48页
  3.精神损害第48-50页
  4.生态损害第50-53页
 (三) 赔偿限额的建议性界定因素第53-61页
  1.个体经济因素——企业的环保投入第53-57页
  2.行业因素——行业盈利能力和行业环境风险第57-60页
  3.其他因素第60-61页
 (四) 对赔偿限额规定模式的选择第61-62页
结语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致谢第69-70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省生态旅游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生态文明视野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