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秸秆还田技术及机具发展现状 | 第12-18页 |
1.2.1 国内秸秆还田技术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秸秆还田机具发展现状 | 第13-16页 |
1.2.3 国外秸秆还田技术发展现状 | 第16页 |
1.2.4 国外秸秆还田机现状 | 第16-18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3.1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玉米秸秆直注还田机的总体设计及配套动力计算 | 第20-25页 |
2.1 农艺要求 | 第20页 |
2.2 设计要求 | 第20-21页 |
2.3 整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2.3.1 整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2.3.2 技术参数 | 第22页 |
2.4 传动系统设计 | 第22-23页 |
2.5 秸秆直注还田机配套动力计算 | 第23-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直注铲与覆土装置方案设计 | 第25-36页 |
3.1 直注铲设计 | 第25-29页 |
3.1.1 空心铲设计 | 第26-27页 |
3.1.2 铲柄设计 | 第27-28页 |
3.1.3 铲尖设计 | 第28-29页 |
3.2 直注铲尖受力分析 | 第29-32页 |
3.3 覆土装置方案设计及选型 | 第32-35页 |
3.3.1 覆土装置方案设计 | 第32-34页 |
3.3.2 覆土装置选型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直注铲有限元仿真与静力分析 | 第36-44页 |
4.1 直注铲建模 | 第36-37页 |
4.1.1 零部件建模 | 第36页 |
4.1.2 直注铲装配 | 第36-37页 |
4.2 直注铲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37-40页 |
4.3 直注铲静力分析 | 第40-41页 |
4.3.1 设置材料与添加载荷 | 第40页 |
4.3.2 直注铲静力分析 | 第40-41页 |
4.4 直注铲模态分析 | 第41-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秸秆直注还田机田间试验 | 第44-50页 |
5.1 试验条件 | 第44-45页 |
5.2 直注铲开沟质量测量 | 第45-46页 |
5.2.1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5.2.2 试验结果 | 第46页 |
5.3 直注铲深松深度测量 | 第46-48页 |
5.3.1 试验方法 | 第46-47页 |
5.3.2 试验结果 | 第47-48页 |
5.4 直注铲秸秆还田率测量 | 第48-49页 |
5.4.1 试验方法 | 第48页 |
5.4.2 试验结果 | 第48-4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结论 | 第50页 |
6.2 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