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红壤丘岗地区土壤的养分贫瘠化和酸化 | 第12-14页 |
·红壤丘岗区土壤的养分贫瘠化 | 第12页 |
·红壤丘岗地区土壤的酸化 | 第12-14页 |
·土壤肥力质量的评价 | 第14-16页 |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定 | 第14页 |
·Fuzzy综合评判法在土壤肥力质量评价上的应用 | 第14-16页 |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立与发展及其在红壤丘岗地区的应用 | 第16-18页 |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立与发展 | 第16页 |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与意义 | 第16-17页 |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在红壤丘岗地区的应用 | 第17-18页 |
·红壤地区农林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对策 | 第18页 |
3 问题与展望 | 第18-20页 |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主要问题 | 第18-19页 |
·我国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展望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红壤丘岗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的酸性和交换性状况 | 第20-34页 |
第一节 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的酸性和交换性状况 | 第20-2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供试土壤 | 第20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0-2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的pH、CEC和ECEC | 第21-22页 |
·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的交换性酸(H~+、Al~(3+)) | 第22-23页 |
·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的交换性盐基(Ca~(2+)、Mg~(2+)、K~+、Na~+)含量 | 第23-24页 |
3 小结 | 第24-26页 |
第二节 柑桔和油茶两种种植模式土壤的酸性和交换性状况 | 第26-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页 |
·供试土壤 | 第26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柑桔间套作和油茶间套作两种模式土壤的pH、CEC和ECEC | 第26-27页 |
·柑桔间套作和油茶间套作两种模式土壤的交换性酸比较 | 第27-28页 |
·柑桔间套作和油茶间套作两种模式土壤的交换性盐基组成比较 | 第28-29页 |
3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节 成年油茶林和幼年油茶林土壤的酸性和交换性状况 | 第30-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页 |
·供试土壤 | 第30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成年油茶林与幼年油茶林土壤的pH、CEC和ECEC比较 | 第30-31页 |
·成年油茶林与幼年油茶林土壤的交换性酸(H~+、Al~(3+)) | 第31-32页 |
·成年油茶林与油茶幼年林土壤的交换性盐基(Ca~(2+)、Mg~(2+)、K~+、Na~+)组成 | 第32页 |
3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红壤丘岗地区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状况 | 第34-49页 |
第一节 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状况 | 第34-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页 |
·供试土壤 | 第34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的有机质和大量养分含量 | 第34-37页 |
·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的中量养分含量 | 第37页 |
·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的微量养分含量 | 第37-39页 |
3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柑桔和油茶两种种植模式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状况 | 第40-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页 |
·供试土壤 | 第40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柑桔和油茶两种种植模式土壤的有机质和大量养分 | 第40-42页 |
·柑桔和油茶两种模式土壤的中量养分 | 第42-43页 |
·柑桔和油茶两种种植模式土壤的微量养分 | 第43页 |
3 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节 成年油茶林和幼年油茶林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状况 | 第45-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页 |
·供试土壤 | 第45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成年油茶林和幼年油茶林土壤的有机质和大量养分 | 第45-47页 |
·油茶成年林与油茶幼年林土壤的中量养分 | 第47页 |
·油茶成年林与油茶幼年林土壤的微量养分 | 第47-48页 |
3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红壤丘岗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肥力质量的评价 | 第49-52页 |
1 材料方法 | 第49页 |
·供试土壤 | 第49页 |
·评价方法 | 第49页 |
2 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单项养分质量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 第49页 |
·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值的处理 | 第49-50页 |
·单项肥力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0-51页 |
·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标值的计算 | 第51页 |
3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全文主要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