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饮料作物论文--茶论文

茶树花特异表达启动子—花粉壁蛋白基因启动子表达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文献综述第8-13页
   ·真核启动子的一般特点第8-9页
     ·核心启动子第8-9页
     ·上游启动子元件第9页
   ·植物基因工程启动子研究进展第9-12页
     ·组成型启动子第9-10页
     ·组织或器官特异性启动子第10-11页
     ·诱导型启动子第11-12页
   ·基因工程在茶学研究的应用现状及展望第12-13页
2 引言第13-15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3-15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技术路线第14-15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5-29页
   ·材料第15-16页
     ·宿主菌与质粒第15页
     ·植物材料第15页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试剂第15页
     ·实验仪器第15-16页
   ·培养基和溶液配制第16-18页
     ·培养基第16-17页
     ·常用基本溶液第17页
     ·基因组DNA 提取缓冲液第17页
     ·GUS 组织化学染色溶液第17页
     ·GUS 瞬时定量检测所需溶液第17-18页
   ·实验方法第18-29页
     ·引物设计第18-19页
     ·植物总DNA 的提取方法第19-20页
     ·基因组DNA 的检测第20页
     ·特异片段的回收、克隆与测序第20-22页
     ·真核表达载体 pBI121-Cpcp 转化农杆菌 EHA105(工程菌株的构建)第22-24页
     ·影响农杆菌有效侵染相关因素的研究第24页
     ·用表达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GUS 基因瞬时表达第24-25页
     ·花粉粒及花粉管萌发后的瞬时表达检测第25页
     ·GUS 瞬时表达定量检测第25-26页
     ·茶树种子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GUS 活性检测第26-27页
     ·转基因烟草的获得及PCR 检测第27-29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9-48页
   ·茶树PCP 基因内含子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第29-30页
     ·茶树叶片基因组DNA 的提取与质量检测第29页
     ·PCR 扩增结果第29-30页
     ·序列测定结果第30页
     ·茶树PCP 内含子结果分析第30页
   ·茶树花特异表达启动子-花粉壁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第30-31页
     ·PCR 扩增结果第30-31页
     ·PCR 扩增片段的测序与序列分析第31页
   ·工程菌的构建第31-34页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1-33页
     ·pBI121-Cpcp 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EHA105第33-34页
   ·影响农杆菌有效侵染相关因素的研究第34-36页
     ·农杆菌菌液浓度对花粉离体培养的影响第34-35页
     ·乙酰丁香酮对农杆菌诱导效率的影响第35页
     ·共培养时间对农杆菌转化的影响第35-36页
     ·农杆菌转化参数的确定第36页
   ·化学组织染色分析 Cpcp 启动子在不同植株不同组织的表达第36-44页
     ·茶树GUS 瞬时表达检测结果第36-38页
     ·丝瓜GUS 瞬时表达检测结果第38-39页
     ·一串红GUS 瞬时表达检测结果第39-41页
     ·木槿GUS 瞬时表达检测结果第41-42页
     ·油菜 GUS 瞬时表达检测结果第42-43页
     ·花粉粒及花粉管萌发后的瞬时表达检测第43-44页
   ·Cpcp 启动子在油菜不同器官的瞬时表达活性比较第44-45页
   ·Cpcp 启动子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瞬时表达活性比较第45-46页
   ·转基因烟草的获得及PCR 检测第46-48页
     ·农杆菌介导的烟草转化第46-47页
     ·转基因烟草的PCR 检测第47-48页
5 讨论第48-51页
   ·茶树PCP 基因内含子的功能分析第48页
   ·农杆菌转化法的影响因素第48-49页
   ·化学组织染色分析 Cpcp 启动子在不同植株不同组织的表达第49-50页
   ·农杆菌介导的茶树 Cpcp 启动子瞬时表达第50-51页
6 结论第51-52页
   ·茶树PCP 基因内含子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第51页
   ·茶树 Cpcp 启动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1页
   ·茶树 Cpcp 启动子功能的研究第51页
   ·转基因烟草的获得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附录 英文缩写词表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作者简介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两个水稻回交群体构建图谱及7个农艺性状QTL分析
下一篇:几种虫草无性型及其相关真菌混合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