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8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 本文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一章 超现实主义的起源 | 第10-15页 |
第一节 什么是“超现实主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现代战争以及超现实主义艺术的诞生 | 第11-15页 |
第二章 超现实主义观念的来源 | 第15-26页 |
第一节 现代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 | 第15-20页 |
1、克尔凯郭尔 | 第15-16页 |
2、叔本华 | 第16-17页 |
3、尼采 | 第17-19页 |
4、柏格森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关于潜意识 | 第20-26页 |
1、西方哲学中“潜意识”概念的渊源 | 第20-21页 |
2、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以及它对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影响 | 第21-26页 |
第三章 超现实主义艺术运动 | 第26-46页 |
第一节 作为文学的超现实主义运动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对超现实主义画派产生重要影响的绘画流派 | 第27-35页 |
1、形而上画派 | 第28-30页 |
2、达达主义画派 | 第30-33页 |
3、其它与超现实主义主张接近的画家和画派 | 第33-35页 |
第三节 超现实主义绘画代表人物 | 第35-46页 |
1、米罗 | 第36-38页 |
2、达利 | 第38-40页 |
3、马格利特 | 第40-42页 |
4、恩斯特 | 第42-43页 |
5、其他重要超现实主义画家 | 第43-46页 |
第四章 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 | 第46-60页 |
第一节 安德烈·布列东的自动主义理论 | 第46-47页 |
第二节 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原则 | 第47-58页 |
1、心理自动主义 | 第47-50页 |
2、偏执狂的批判法 | 第50-54页 |
3、错觉的利用 | 第54-58页 |
第三节 超现实主义的文化意义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