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部分 引言 | 第9-17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3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二) 研究的内容包括 | 第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 问卷调查法 | 第14-15页 |
(二) 文献资料法 | 第15页 |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第二部分 高职心理学课程设置的现实意义 | 第17-25页 |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利于满足个体心理发展的需要 | 第17-20页 |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符合未来人才发展的需要 | 第20-22页 |
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需要 | 第22-23页 |
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顺应了国际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 第23-25页 |
第三部分 高职心理学课程设置现状与问题 | 第25-32页 |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不正确 | 第26页 |
二、师资力量不够 | 第26-27页 |
三、课程设置有着较大的随意性 | 第27-28页 |
四、课程内容不规范 | 第28页 |
五、学校重知识的灌输,轻精神的培养 | 第28-30页 |
六、缺少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 第30页 |
七、教学条件局限性对课程设置造成影响 | 第30页 |
八、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无法真正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效果 | 第30-32页 |
第四部分 完善高职心理学课程设置的举措 | 第32-42页 |
一、更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设计理念 | 第32-35页 |
二、深入探究社会需求,合理构架心理健康课程体系 | 第35-37页 |
三、充分利用团体心理辅导,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与体验中成长 | 第37-39页 |
四、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进行科学的评价 | 第39-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