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过失的刑事责任及主体的确定
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监督过失责任理论概述 | 第9-18页 |
第一节 监督过失的内涵 | 第9-12页 |
一、监督过失的概念 | 第9-11页 |
二、监督过失责任的特征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监督过失的性质 | 第12-14页 |
一、共同过失与过失竞合的概念辨析 | 第12-14页 |
二、监督过失当属过失竞合 | 第14页 |
第三节 监督过失责任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第14-18页 |
一、过失理论的发展史 | 第14-16页 |
二、监督过失责任理论与“新新过失论” | 第16页 |
三、监督过失理论的实践基础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监督过失责任主体范围的确定 | 第18-26页 |
第一节 监督过失责任主体的横向范围 | 第18-20页 |
一、业务活动领域 | 第19页 |
二、职务活动领域 | 第19-20页 |
三、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 第20页 |
第二节 监督过失责任主体的纵向范围 | 第20-24页 |
一、从属性监督关系 | 第20-21页 |
二、平行性监督关系 | 第21-22页 |
三、交叉性监督关系 | 第22-24页 |
第三节 监督过失责任主体的具体认定标准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监督过失责任的构造 | 第26-33页 |
第一节 监督过失责任的核心是违反注意义务 | 第26-30页 |
一、监督过失责任主体的注意义务 | 第26-28页 |
二、监督过失责任主体的注意能力 | 第28-29页 |
三、监督过失主体违反注意义务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监督过失的分类 | 第30-33页 |
一、疏忽大意的监督过失 | 第30-31页 |
二、过于自信的监督过失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信赖原则与监督过失责任理论 | 第33-38页 |
第一节 信赖原则概述 | 第33页 |
第二节 信赖原则与监督过失责任的关系 | 第33-34页 |
第三节 信赖原则在监督过失中的适用 | 第34-38页 |
一、要不要适用信赖原则 | 第34-35页 |
二、如何合理适用信赖原则 | 第35-38页 |
第五章 监督过失责任的追究 | 第38-43页 |
第一节 监督过失责任的适用罪名 | 第38-40页 |
第二节 监督过失的刑事责任 | 第40-43页 |
一、监督过失责任的法定刑 | 第40-41页 |
二、影响监督者刑事责任的因素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