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5页 |
·引言 | 第15-27页 |
·研究背景 | 第15-2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6页 |
·项目来源 | 第26-27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7-32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7-30页 |
·环境伦理学 | 第30-3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32-45页 |
·SEA 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 第32-41页 |
·旅游规划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 第41-43页 |
·研究评述 | 第43-45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45-53页 |
·研究范围 | 第45-48页 |
·研究重点 | 第45-47页 |
·研究的地域范围 | 第47-48页 |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48-49页 |
·研究内容 | 第48-49页 |
·研究目标 | 第49页 |
·研究方法 | 第49-52页 |
·评价方法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49-51页 |
·研究方法 | 第51-52页 |
·技术路线 | 第52-53页 |
第三章 旅游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特征及评价指标构建 | 第53-78页 |
·旅游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识别 | 第53-60页 |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53-55页 |
·旅游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55-57页 |
·旅游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57-59页 |
·社会经济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旅游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过程 | 第60-63页 |
·旅游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关键内容及特征 | 第63-71页 |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层次和关键内容 | 第63-65页 |
·旅游对生物多样性承载能力的影响 | 第65-71页 |
·旅游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指标构建 | 第71-74页 |
·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71-73页 |
·指标的选取 | 第73-74页 |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与旅游规划的结合 | 第74-76页 |
·小结 | 第76-78页 |
第四章 景观多样性影响预测 | 第78-92页 |
·景观多样性研究水平与影响预测 | 第78-80页 |
·景观分类与影响预测 | 第80-84页 |
·景观多样性影响预测方法 | 第84-86页 |
·景观类型及面积影响预测 | 第84-86页 |
·景观结构影响预测 | 第86页 |
·景观多样性影响预测示例 | 第86-89页 |
·景观多样性影响评价的重点区域 | 第89-91页 |
·小结 | 第91-92页 |
第五章 生态系统多样性影响预测 | 第92-103页 |
·生态系统多样性特征与影响预测重点 | 第92-93页 |
·生态系统分级 | 第93-95页 |
·生态系统多样性承载能力 | 第93-94页 |
·生态系统等级划分与景观类型划分的关系 | 第94页 |
·生态系统的分级与赋值 | 第94-95页 |
·生态系统多样性影响预测方法 | 第95-97页 |
·生态系统多样性影响预测示例 | 第97-101页 |
·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六章 物种多样性影响预测 | 第103-114页 |
·物种多样性影响预测特征 | 第103-104页 |
·物种多样性影响预测方法 | 第104-110页 |
·物种价值的评估 | 第104-108页 |
·物种影响预测 | 第108-110页 |
·物种总影响程度 | 第110页 |
·物种评价的重点关注对象 | 第110-112页 |
·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七章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 | 第114-129页 |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特征 | 第114-115页 |
·影响显著性标准确定 | 第115-118页 |
·影响评估过程与相应对策 | 第118-121页 |
·生物多样性影响规划控制措施 | 第121-128页 |
·小结 | 第128-129页 |
第八章 旅游规划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案例研究 | 第129-165页 |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 第129-148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29-135页 |
·保护区旅游规划概况 | 第135-139页 |
·旅游规划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 第139-148页 |
·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规划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 第148-162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49-153页 |
·旅游规划概况 | 第153-154页 |
·旅游规划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 第154-162页 |
·小结 | 第162-165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5-170页 |
·结论 | 第165-167页 |
·讨论 | 第167-168页 |
·展望 | 第168-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82页 |
附录 | 第182-194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194-195页 |
致谢 | 第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