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选题背景、依据、研究目的以及选题意义 | 第7-9页 |
·选题背景 | 第7页 |
·选题依据 | 第7-8页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乡镇政府改革的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县政乡派”观点 | 第9页 |
·“乡村自治”观点 | 第9-10页 |
·“乡政自治”观点 | 第10页 |
·“乡治村政”观点 | 第10-11页 |
·“乡政村治”观点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方法及可能的创新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13-14页 |
第2章 乡镇政府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 第14-23页 |
·乡镇政府的概念 | 第14-15页 |
·乡镇政府改革的理论 | 第15-17页 |
·古典组织理论的启示 | 第15页 |
·现代组织理论的启示 | 第15-16页 |
·治理理论—乡镇政府改革研究的新视角 | 第16-17页 |
·乡镇政府改革的实践 | 第17-23页 |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乡镇政府改革的实践 | 第17-19页 |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改革试点的实践 | 第19-23页 |
第3章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的现状及面临的新问题 | 第23-29页 |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的现状 | 第23-25页 |
·乡镇财政“空壳化” | 第23页 |
·乡镇政府“集体无为” | 第23-24页 |
·乡镇政府陷入“生存困境” | 第24页 |
·乡镇政府迈入“灰色之旅” | 第24-25页 |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面临的新问题 | 第25-29页 |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迟缓,农村潜伏治理危机 | 第25页 |
·乡镇政府旧债未解,又添新债 | 第25-26页 |
·乡镇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匮乏 | 第26-27页 |
·农村土地纠纷频发,土地流转困难 | 第27页 |
·乡镇政府配套改革难度进一步加大 | 第27-29页 |
第4章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综合性分析 | 第29-41页 |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 第29-31页 |
·乡镇政府改革是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 第29页 |
·乡镇政府改革是化解乡镇债务的必要环节 | 第29-30页 |
·乡镇政府改革是促进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 第30页 |
·乡镇政府改革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源泉 | 第30-31页 |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 第31-33页 |
·国家战略政策的转变为乡镇政府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政治环境 | 第31页 |
·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为乡镇政府改革提供了有效的经济环境 | 第31-32页 |
·社会舆论的支持为乡镇政府改革提供了顺畅的社会环境 | 第32页 |
·农村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为乡镇政府改革提供了基本的技术环境 | 第32-33页 |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改革的综合性分析 | 第33-41页 |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改革的主要动因分析 | 第33-35页 |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改革的基本效益分析 | 第35-36页 |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改革的阻力因素分析 | 第36-41页 |
第5章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改革的思路、原则、步骤 | 第41-52页 |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改革的思路 | 第41-42页 |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改革的思路综述 | 第41页 |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改革的总体思路 | 第41-42页 |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改革的原则 | 第42-45页 |
·分类指导原则 | 第42-43页 |
·向社会分权原则 | 第43页 |
·法治原则 | 第43-44页 |
·服务“三农”原则 | 第44页 |
·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原则 | 第44-45页 |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改革的路径选择 | 第45-47页 |
·现实路径:从管治转向服务 | 第45-46页 |
·未来路径:乡镇自治 | 第46-47页 |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改革的步骤 | 第47-52页 |
·横向撤并乡镇 | 第47-48页 |
·建立新型政绩评价体系 | 第48页 |
·规范事权、财权 | 第48-50页 |
·改革县乡体制 | 第50页 |
·建立服务型乡镇政府 | 第50-52页 |
第6章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改革的对策建议 | 第52-61页 |
·强化领导的决心和魄力 | 第52-53页 |
·理性精简乡镇政府机构 | 第53-54页 |
·审慎分流乡镇干部冗员 | 第54-55页 |
·优化乡镇干部结构与素质 | 第55-56页 |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发展农村公益事业 | 第56-57页 |
·探索化解乡镇债务途径,防范乡镇债务风险 | 第57-58页 |
·健全现行政绩评价体系 | 第58-59页 |
·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 第59-6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