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分子流行病学和防控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1 材料 | 第10-11页 |
·试验主要仪器 | 第10页 |
·试验样本 | 第10-11页 |
·主要试剂、疫苗、工程菌株 | 第11页 |
2 方法 | 第11-17页 |
·贵州省PRRS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分离鉴定 | 第11-12页 |
·品种、季节和区域分布 | 第11页 |
·日龄、临床特征和病变 | 第11-12页 |
·血清学调查 | 第12页 |
·混合感染调查 | 第12页 |
·病毒分离鉴定 | 第12页 |
·PRRSV不同基因的RT-PCR比较研究 | 第12-14页 |
·不同基因扩增引物的设计 | 第12-13页 |
·最小检出量测定 | 第13页 |
·扩增条带的光密度比较 | 第13-14页 |
·疑似病例的病原核酸检测 | 第14页 |
·贵州省PRRS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第14-16页 |
·目的基因的克隆测序 | 第14-15页 |
·NSP2基因的缺失研究 | 第15页 |
·GP5基因点突变研究 | 第15页 |
·流行毒株间遗传距离和进化关系 | 第15-16页 |
·与参考毒株的遗传距离 | 第16页 |
·与参考毒株的相似度 | 第16页 |
·与参考毒株的进化关系 | 第16页 |
·贵州省PRRS的免疫程序研究及应用 | 第16页 |
·PRRSV隐蔽携带者调查 | 第16-17页 |
·三带喙库蚊携带PRRSV的调查 | 第17页 |
·家蝇携带PRRSV的调查 | 第17页 |
·家鼠携带PRRSV的调查 | 第17页 |
·小白鼠携带PRRSV的可能性测试 | 第17页 |
3 结果 | 第17-43页 |
·贵州省PRRS的流行调查及病毒分离鉴定 | 第17-23页 |
·品种、季节和区域调查 | 第17-19页 |
·日龄、临床特征和病变 | 第19-21页 |
·血清学调查 | 第21-22页 |
·混合感染调查 | 第22页 |
·病毒分离鉴定 | 第22-23页 |
·PRRSV不同基因的RT-PCR比较研究 | 第23-26页 |
·引物检测 | 第24页 |
·最小检出量 | 第24页 |
·扩增条带光密 | 第24-25页 |
·临床病例中的病原核酸检测结果 | 第25-26页 |
·贵州省PRRS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第26-40页 |
·目的基因的克隆测序 | 第26-28页 |
·NSP2基因的缺失研究 | 第28-33页 |
·贵州流行毒株间的进化关系 | 第33-34页 |
·贵州流行毒株与参考毒株间遗传距离 | 第34-36页 |
·贵州流行毒株与参考毒株间相似度 | 第36-38页 |
·贵州流行毒株与参考毒株间进化关系 | 第38-40页 |
·PRRS防控技术研究 | 第40-43页 |
·PRRSV隐蔽携带者的调查 | 第40-41页 |
·PRRSV疫苗的选择 | 第41-43页 |
·PRRS免疫程序的初步研究 | 第43页 |
4 讨论 | 第43-49页 |
·流行病学调查 | 第43-45页 |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第45-47页 |
·防控技术的研究 | 第47-49页 |
5 结语 | 第49-50页 |
6 试验创新点 | 第50-51页 |
文献综述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录一 本文用到的部分英文缩写及含义说明 | 第60-61页 |
附录二 各种溶液、试剂及培养基的配制和主要仪器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部分论文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