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一、案情概要和问题引出 | 第12-14页 |
(一) 案情概要 | 第12页 |
(二) 问题引出 | 第12-14页 |
二、义务教育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4-23页 |
(一)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概述 | 第14-18页 |
1.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概念及作用 | 第14-15页 |
2. 财政转移支付的模式 | 第15-16页 |
3.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 | 第16页 |
4.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类型 | 第16-18页 |
(二)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法理依据 | 第18-21页 |
1. 《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确认 | 第18-19页 |
2.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体现宏观调控法的精神实质 | 第19-20页 |
3.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体现经济法平衡协调理念 | 第20页 |
4.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体现法的正义价值 | 第20-21页 |
(三)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一般构架 | 第21-23页 |
1. 义务教育均衡性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立法目的 | 第22页 |
2. 义务教育均衡性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22-23页 |
3.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模式的法律界定 | 第23页 |
4. 对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间转移支付行为的法律规制 | 第23页 |
三、我国现行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现状考察 | 第23-27页 |
(一)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发展概况 | 第23-25页 |
(二)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1. 政府间责任承担缺乏明确合理的法定划分 | 第25页 |
2.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法和标准缺乏法律规范 | 第25-26页 |
3.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程序缺乏法律规范 | 第26页 |
4.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制度 | 第26-27页 |
四、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国际借鉴 | 第27-33页 |
(一) 日本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 | 第27-29页 |
(二) 美国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 | 第29-31页 |
(三) 共性与启示 | 第31-33页 |
1. 中央政府应为地方政府提供义务教育的财政补助 | 第31页 |
2.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上责任划分明确 | 第31页 |
3. 针对不同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目标选择合适的支付形式 | 第31-32页 |
4.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应实现公式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 第32页 |
5. 把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作为对地方义务教育进行管理和调控的工具 | 第32-33页 |
五、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完善的对策 | 第33-41页 |
(一)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 第33-35页 |
1. 及时修改现行教育法规和财政法规中有关条款 | 第33-34页 |
2. 尽快出台《义务教育转移支付法》 | 第34页 |
3. 以法律形式保证政府在教育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 第34-35页 |
(二) 明确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主体及其责任划分 | 第35-37页 |
1.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支付主体 | 第35-36页 |
2.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承受主体 | 第36页 |
3. 关于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主体具体责任的划分 | 第36-37页 |
(三) 建立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定程序 | 第37-39页 |
1. 完善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编制 | 第38页 |
2. 改变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程序 | 第38页 |
3. 完善义务教育专项财政转移支付的计算方法 | 第38-39页 |
(四) 加强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监督 | 第39-41页 |
1. 加强人大和行政监督 | 第39-40页 |
2. 加强社会的监督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