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烈度地震区公路隧道抗震设防及减震措施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9页 |
·公路隧道及地下结构震害 | 第9-12页 |
·隧道及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隧道及地下结构抗震减震结构模式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隧道及地下结构减震分析的研究途径 | 第15-18页 |
·隧道及地下结构减震措施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公路隧道震害 | 第21-33页 |
·隧道震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21-24页 |
·概述 | 第21-22页 |
·震害破坏形式及特点 | 第22-24页 |
·震害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8页 |
·地震震级及烈度的影响 | 第25-26页 |
·覆盖层厚度 | 第26页 |
·围岩条件 | 第26-27页 |
·峰值地面加速度 | 第27-28页 |
·地下结构模式的影响 | 第28页 |
·隧道震害机理 | 第28-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地震中反应谱分析方法 | 第33-42页 |
·概述 | 第33页 |
·地震动反应谱 | 第33-37页 |
·反应谱的定义 | 第33-35页 |
·振型组合方法 | 第35-36页 |
·多维地震动输入下的振型组合方法 | 第36-37页 |
·反应谱周期段的修正 | 第37-38页 |
·公路隧道中反应谱分析方法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计算结果分析 | 第42-64页 |
·ANSYS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42-43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3-48页 |
·单元选用 | 第43-44页 |
·材料模型及参数选取 | 第44-45页 |
·边界条件处理 | 第45-46页 |
·计算简化模型 | 第46-47页 |
·动力特性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8-62页 |
·不同埋深对隧道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48-52页 |
·不同衬砌厚度对公路隧道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52-57页 |
·不同衬砌材料刚度对公路隧道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57-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公路隧道抗震设防 | 第64-71页 |
·引言 | 第64页 |
·抗震设计原则 | 第64-65页 |
·抗震设防设计的要求 | 第65-67页 |
·公路隧道抗震构造措施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公路隧道减震措施 | 第71-81页 |
·引言 | 第71页 |
·公路隧道的一般减震方法和措施 | 第71-80页 |
·隧道衬砌厚度对减震效果的影响 | 第73-74页 |
·隧道衬砌刚度对减震效果的影响 | 第74页 |
·减震层对隧道衬砌减震效果的影响 | 第74-78页 |
·减震层厚度改变对隧道衬砌减震效果的影响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建议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附录 | 第88-10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