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税务行政诉讼制度的理论概述 | 第10-20页 |
第一节 税务行政诉讼的概念及特征 | 第10-12页 |
一、税务行政诉讼的概念 | 第10页 |
二、税务行政诉讼的特征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税务行政诉讼的原则 | 第12-15页 |
一、对税务具体行政行为实行合法性审查的原则 | 第12-13页 |
二、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 | 第13页 |
三、税务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则 | 第13-14页 |
四、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原则 | 第14页 |
五、对征税行为实行复议前置原则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 第15-17页 |
一、税务行政诉讼范围概念 | 第15页 |
二、税务行政诉讼具体范围 | 第15-16页 |
三、税务行政诉讼范围有待完善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税务行政诉讼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 第17-20页 |
一、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 第17-18页 |
二、保障征纳双方权利,维护正常税收秩序 | 第18页 |
三、税务行政诉讼有助于加强对税务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 | 第18页 |
四、有利于推动纳税人以法律保护自身权利,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 | 第18-19页 |
五、税务行政诉讼有助于税务机关严格地依法治税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国外的税务行政诉讼制度的概况及借鉴 | 第20-26页 |
第一节 国外税务行政诉讼案件的管辖 | 第20-21页 |
一、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税务行政诉讼案件由行政法院负责审理 | 第20页 |
二、美国、加拿大等国,设置税务法院,专门审理税务行政诉讼案件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国外税务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国外税务行政诉讼制度的借鉴 | 第22-26页 |
一、设置专门处理涉税争议的机构 | 第22-23页 |
二、引导纳税人先行选择行政复议 | 第23页 |
三、纳税人拥有多种选择权 | 第23-24页 |
四、制度设计以保障纳税人权利为基本理念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我国目前税务行政诉讼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36页 |
第一节 存在主要问题 | 第26-30页 |
一、《行政复议法》与《行政诉讼法》在衔接上存在着漏洞 | 第26-27页 |
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的要求 | 第27页 |
三、税务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不完善 | 第27-28页 |
四、税务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要求过于严格 | 第28-29页 |
五、税务行政诉讼起诉率低撤诉率高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税务行政诉讼制度的影响 | 第30-36页 |
一、税收立法不完善,导致税收执法行为司法审查的法律依据不明确 | 第31-32页 |
二、税务行政诉讼范围较小,司法审查限制较多 | 第32-33页 |
三、对提起税务行政诉讼的当事人要求过严,影响了实际纳税人的合法权利 | 第33-34页 |
四、关于涉外税收执法行为的司法审查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我国税务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措施 | 第36-45页 |
第一节 完善的总体思路 | 第36-37页 |
一、公平原则 | 第36页 |
二、效率原则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税务行政诉讼的具体措施 | 第37-42页 |
一、修改关于复议前置和先行纳税的规定 | 第37页 |
二、规范税务行政主体资格 | 第37-38页 |
三、从制度安排人手,促进税收执法行为的规范 | 第38页 |
四、扩大税务行政诉讼的审判范围 | 第38-39页 |
五、关于税务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 第39-40页 |
六、建立和完善税收执法行为司法审查的法律制度 | 第40-41页 |
七、探索建立我国的税务法院,以提高审判效率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税务行政诉讼制度的配套措施 | 第42-45页 |
一、完善有关立法,保证当事人诉权的有效、充分行使 | 第42-43页 |
二、加大司法对税务的监督 | 第43页 |
三、加强对税务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税务执法人员素质 | 第43-44页 |
四、完善以执法责任为核心的考核管理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 第44页 |
五、改进税务宣传,强调纳税人应有的权利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