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4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11-13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8-19页 |
·论文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0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综述 | 第22-26页 |
·激励理论 | 第22页 |
·勒温的场论 | 第22-23页 |
·唐纳德·博格的"推力-拉力"论 | 第23-24页 |
·目标一致理论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创新型科技人才吸引与集聚机制的含义与内容 | 第26-40页 |
·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内涵与特征 | 第26-33页 |
·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内涵 | 第26-28页 |
·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特征 | 第28-29页 |
·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行为动机因素 | 第29-33页 |
·人才吸引与集聚机制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 第33-39页 |
·人才吸引与集聚机制的内涵 | 第33-34页 |
·人才吸引与集聚机制的构成要素 | 第34-36页 |
·人才吸引与集聚机制的特征 | 第36-37页 |
·人才吸引与集聚机制与人才机制其他部分的关系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CSIC创新型科技人才吸引与集聚机制的现状分析 | 第40-58页 |
·CSIC创新型科技人才吸引与集聚机制的现状 | 第40-44页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概述 | 第40-41页 |
·CSIC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情况 | 第41-42页 |
·CSIC创新型科技人才吸引与集聚方式方法的情况 | 第42-43页 |
·CSIC创新型科技人才吸引与集聚政策制度的情况 | 第43页 |
·CSIC创新型科技人才吸引与集聚保障措施的情况 | 第43-44页 |
·CSIC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吸引与集聚的有利因素 | 第44-46页 |
·形成了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环境 | 第44页 |
·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支持创新研究 | 第44-45页 |
·初步形成了基本的人才集聚规模 | 第45-46页 |
·为创新型科技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 第46页 |
·CSIC创新型科技人才吸引与集聚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46-48页 |
·创新型科技人才不足 | 第46-47页 |
·人才吸引与集聚方式方法存在局限 | 第47页 |
·人才吸引与集聚的配套政策不够完善 | 第47-48页 |
·人才吸引与集聚的保障措施不健全 | 第48页 |
·CSIC创新型科技人才吸引与集聚机制运行效果分析 | 第48-57页 |
·CSIC创新型科技人才吸引与集聚机制的指标体系设计 | 第48-52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 | 第52页 |
·评价矩阵的确定与综合评价 | 第52-54页 |
·评价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54-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CSIC创新型科技人才吸引与集聚机制的优化 | 第58-68页 |
·CSIC创新型科技人才吸引与集聚机制的设计原则 | 第58-59页 |
·CSIC创新型科技人才吸引与集聚机制优化的基本目标 | 第59-60页 |
·CSIC创新型科技人才吸引与集聚机制优化的模型 | 第60-63页 |
·CSIC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吸引与聚集机制模型内容 | 第61页 |
·CSIC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吸引与聚集的模式 | 第61-63页 |
·CSIC创新型科技人才吸引与集聚机制的运行条件 | 第63-67页 |
·体现人才价值的物质利益机制 | 第64页 |
·激发人才愿望的精神激励机制 | 第64-65页 |
·健全人才流动的法治体系 | 第65-66页 |
·实现人才增值的信息机制 | 第66页 |
·促进人才集聚效应的培养机制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CSIC创新型科技人才吸引与集聚机制优化的保障措施 | 第68-74页 |
·以产业集聚优势吸引和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 | 第68页 |
·构筑吸引与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载体 | 第68-70页 |
·优化创新型科技人才吸引与集聚的环境 | 第70页 |
·营造良好的中船重工企业文化氛围 | 第70-72页 |
·改进CSIC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