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超前预报地震波模拟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隧道超前预报方法介绍 | 第12-15页 |
·地质法 | 第12-13页 |
·钻探法 | 第13-14页 |
·物探法 | 第14-15页 |
·地震波反射法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地震波反射法超前预报理论依据 | 第19-40页 |
·地震波的产生和类型 | 第19-21页 |
·地震波的产生 | 第19-20页 |
·地震波的类型 | 第20-21页 |
·地震波的传播原理 | 第21-25页 |
·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 第21-23页 |
·费马原理与时间场 | 第23页 |
·视速度定理 | 第23-25页 |
·地震波的描述 | 第25-27页 |
·振动图 | 第25-26页 |
·波剖面 | 第26-27页 |
·弹性分界面处的地震波 | 第27-35页 |
·地震波的反射和透射 | 第28-29页 |
·地震波的折射 | 第29-31页 |
·弹性界面上波的转换和能量分配 | 第31-35页 |
·弹性波传播速度影响因素 | 第35-39页 |
·介质的一般波速特征 | 第36页 |
·岩石物理性质对波速的影响 | 第36-38页 |
·岩石密度对波速的影响 | 第38页 |
·岩石孔隙度对波速的影响 | 第38页 |
·孔隙流体饱和度、温度对波速的影响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地震波数值模拟算法原理与计算模型 | 第40-49页 |
·引言 | 第40页 |
·动力有限元程序 | 第40-46页 |
·ANSYS/LS-DYNA程序简介 | 第40-41页 |
·LS-DYNA算法原理 | 第41-46页 |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 第46-48页 |
·单元选择 | 第46-47页 |
·时步控制 | 第47页 |
·无反射边界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地震波反射数值模拟研究 | 第49-72页 |
·引言 | 第49页 |
·地震波反射数值模拟 | 第49-54页 |
·爆破地震波的加载模型 | 第49-50页 |
·单元尺寸 | 第50-51页 |
·采样间隔 | 第51页 |
·空白材料模型 | 第51-52页 |
·动力有限元方法正确性验证 | 第52-53页 |
·隧道三维立体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不同工况下的反射波形分析 | 第54-70页 |
·接收点位置改变对反射波形的影响分析 | 第54-62页 |
·含水层距离改变对反射波形的影响分析 | 第62-67页 |
·含水层尺寸改变对反射波形的影响分析 | 第67-69页 |
·岩性参数改变对反射波形的影响分析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及其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