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1. 导论 | 第16-35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9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9-31页 |
·本文研究的问题 | 第31-32页 |
·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32-33页 |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33-35页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前提 | 第35-6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35-44页 |
·财政体制 | 第35-38页 |
·财政体制变迁 | 第38-41页 |
·财政集权与财政分权 | 第41-44页 |
·理论基础 | 第44-49页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44-47页 |
·激励机制理论 | 第47-49页 |
·研究前提 | 第49-61页 |
·我国财政体制的制度基础 | 第49-50页 |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 第50-54页 |
·我国政府的经济目标与行为 | 第54-61页 |
3. 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历程 | 第61-81页 |
·1978-1993年:财政包干制改革 | 第61-72页 |
·改革的起点: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 | 第61-62页 |
·1980-1984年:“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 第62-67页 |
·1985-1987年:“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 第67-70页 |
·1987-1993年:财政包干体制 | 第70-72页 |
·1994年后:分税制改革 | 第72-79页 |
·改革的背景 | 第73-75页 |
·改革的内容 | 第75-79页 |
·1998年以后:分税制的不断调整 | 第79-81页 |
4. 财政包干制与经济增长 | 第81-108页 |
·财政分权促进增长的一般观点 | 第81-83页 |
·财政包干制对地方政府的激励 | 第83-100页 |
·经济环境和约束条件 | 第83-84页 |
·财政收入分配方式的变化 | 第84-85页 |
·地方政府行为的变化 | 第85-89页 |
·地方政府实现目标的机制 | 第89-93页 |
·财政包干引发的经济变化 | 第93-100页 |
·财政包干制与经济增长的计量检验 | 第100-108页 |
·计量模型的设定 | 第100-102页 |
·数据的收集与说明 | 第102-105页 |
·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5-107页 |
·实证结论 | 第107-108页 |
5. 分税制与经济增长 | 第108-135页 |
·分税制对地方政府的激励 | 第108-124页 |
·经济环境和约束条件 | 第108-109页 |
·财政收入分配方式的变化 | 第109-110页 |
·地方政府行为的变化 | 第110-113页 |
·地方政府实现目标的机制 | 第113-118页 |
·分税制引发的经济变化 | 第118-124页 |
·分税制与经济增长的计量检验 | 第124-135页 |
·指标与计量模型的设定 | 第124-128页 |
·检验结果 | 第128-130页 |
·结果分析 | 第130-134页 |
·实证结论 | 第134-135页 |
6. 结论、建议与展望 | 第135-143页 |
·基本结论 | 第135-137页 |
·分税制改革建议 | 第137-142页 |
·需继续研究的问题 | 第142-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1页 |
后记 | 第151-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