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56页 |
·卵磷脂的概述 | 第14-20页 |
·卵磷脂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 第14-17页 |
·概念与结构 | 第14-17页 |
·PC 的理化性质 | 第17页 |
·卵磷脂的生理功能 | 第17-19页 |
·卵磷脂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 第17-18页 |
·卵磷脂能促进神经传导,提高大脑活力 | 第18页 |
·卵磷脂能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出现脂肪肝 | 第18页 |
·卵磷脂能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 第18页 |
·作为药物载体提高疗效,降低毒性 | 第18-19页 |
·卵磷脂的其他生理功能 | 第19页 |
·卵磷脂的来源 | 第19-20页 |
·卵磷脂的生产与应用现状分析 | 第20-30页 |
·国外卵磷脂的工业化生产现状分析 | 第21-22页 |
·国内卵磷脂的工业化生产现状分析 | 第22-25页 |
·卵磷脂保健产品开发现状分析 | 第25-27页 |
·卵磷脂的应用现状分析 | 第27-30页 |
·卵磷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 | 第27-28页 |
·卵磷脂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现状 | 第28-29页 |
·卵磷脂在其他工业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卵磷脂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30-43页 |
·卵磷脂提取与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30-37页 |
·溶剂分离技术 | 第30-31页 |
·无机盐复合沉淀法 | 第31-32页 |
·半透膜分离法 | 第32-33页 |
·柱层析法 | 第33-34页 |
·乙酰化技术 | 第34页 |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 | 第34-36页 |
·超声波技术 | 第36-37页 |
·卵磷脂分析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37-39页 |
·薄层层析法 | 第37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37-38页 |
·紫外吸收光谱测定法 | 第38-39页 |
·红外光谱技术 | 第39页 |
·其他技术 | 第39页 |
·卵磷脂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 第39-40页 |
·卵磷脂功能特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 第40-43页 |
·增强记忆功能评价 | 第40-41页 |
·抗氧化衰老研究 | 第41-42页 |
·增强耐力评价 | 第42页 |
·其他功能特性评价研究 | 第42-43页 |
·高压脉冲电场高效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43-53页 |
·高压脉冲电场作用机理 | 第45-47页 |
·电穿孔理论 | 第45-46页 |
·空穴理论 | 第46页 |
·粘弹极性形成模型 | 第46页 |
·电磁机制理论 | 第46页 |
·电解产物效应 | 第46-47页 |
·跨膜信息紊乱理论 | 第47页 |
·高压脉冲电场在食品中应用研究进展 | 第47-50页 |
·PEF 灭菌作用的研究概况 | 第47-48页 |
·PEF 对酶的影响研究 | 第48-49页 |
·PEF 对食品风味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 第49页 |
·PEF 对食品中蛋白质的影响研究 | 第49-50页 |
·PEF 对其他生物分子的影响研究 | 第50页 |
·PEF 提取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 | 第50-53页 |
·PEF 提取多糖类化合物的技术现状 | 第50-51页 |
·PEF 提取蛋白质和核酸的技术现状 | 第51-52页 |
·PEF 提取其他功能成份的技术现状 | 第52-53页 |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53-54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54-56页 |
第2章 蛋黄卵磷脂检测方法的研究 | 第56-65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6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6页 |
·实验仪器 | 第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59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56-57页 |
·卵磷脂标准品全程图谱扫描 | 第56-57页 |
·卵磷脂UV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57页 |
·卵磷脂UV 检测方法学验证 | 第57页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 第57-58页 |
·蛋黄卵磷脂HPLC 色谱条件 | 第58页 |
·卵磷脂HPLC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58页 |
·蛋黄卵磷脂的HPLC 方法学验证 | 第58页 |
·气相色谱法丙酮残留的检验方法 | 第58-59页 |
·气相色谱条件 | 第58-59页 |
·样品检测液的制备 | 第5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9-64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59-61页 |
·卵磷脂标准品全程图谱扫描 | 第59-60页 |
·卵磷脂UV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60页 |
·卵磷脂UV 检测方法学验证 | 第60-61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标准曲线 | 第61-63页 |
·卵磷脂HPLC 标准工作曲线 | 第61-62页 |
·卵磷脂HPLC 方法学验证结果与分析 | 第62-63页 |
·气相色谱法丙酮残留标准曲线 | 第63-64页 |
·讨论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3章 蛋黄卵磷脂生产原料预处理工艺的实验研究 | 第65-7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65-66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65页 |
·实验仪器 | 第65-66页 |
·实验方法 | 第66-69页 |
·原料成分分析方法 | 第66-68页 |
·蛋白质的测定 | 第66页 |
·脂肪的测定 | 第66-67页 |
·总磷脂的测定 | 第67-68页 |
·胆固醇的测定 | 第68页 |
·水分的测定 | 第68页 |
·蛋黄粉与丙酮的料液比对丙酮不溶物得率的影响 | 第68-69页 |
·丙酮浸提时间对丙酮不溶物得率的影响 | 第69页 |
·干燥温度对丙酮不溶物得率的影响 | 第69页 |
·三元二次线性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的实验方案 | 第6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9-75页 |
·总磷脂测定标准曲线 | 第69-70页 |
·胆固醇测定标准曲线 | 第70页 |
·原料成分分析结果 | 第70-71页 |
·蛋黄粉与丙酮的料液比对丙酮不溶物得率的影响情况 | 第71页 |
·丙酮浸提时间对丙酮不溶物得率的影响情况 | 第71-72页 |
·干燥温度对丙酮不溶物得率的影响情况 | 第72页 |
·三元二次线性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的实验结果 | 第72-73页 |
·三元二次线性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的回归分析 | 第73-75页 |
·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正交组合设计回归模型 | 第73页 |
·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与分析 | 第73-75页 |
·工程化技术参数优化结果 | 第75页 |
·讨论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4章 高压脉冲电场高效提取蛋黄卵磷脂的实验研究 | 第77-99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77-80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77页 |
·常规仪器 | 第77-78页 |
·高压脉冲电场装置 | 第78-80页 |
·高压脉冲电场的基本结构 | 第78-79页 |
·高电压脉冲电场获得方法 | 第79页 |
·电场参数计算方法 | 第79-80页 |
·实验方法 | 第80-83页 |
·乙醇溶剂浸提技术的研究方案 | 第80-81页 |
·工艺流程 | 第80页 |
·单因素实验方案 | 第80页 |
·均匀设计U_(10)(10~4)实验方案 | 第80-81页 |
·高压脉冲电场提取技术的研究方案 | 第81-82页 |
·工艺流程 | 第81页 |
·单因素实验方案 | 第81-82页 |
·响应面实验方案设计 | 第82页 |
·响应面数据分析方法 | 第82页 |
·超声波提取技术的研究方案 | 第82-83页 |
·工艺流程 | 第82页 |
·均匀设计U_8(8~3)实验方案 | 第82-83页 |
·PC 含量检测方法 | 第83页 |
·丙酮残留量检测方法 | 第8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3-96页 |
·乙醇溶剂浸提技术的结果与分析 | 第83-86页 |
·乙醇与丙酮不溶物料液比对卵磷脂得率影响的实验结果 | 第83-84页 |
·乙醇浓度对卵磷脂得率影响的实验结果 | 第84页 |
·萃取时间对卵磷脂得率影响的实验结果 | 第84-85页 |
·U_(10)(10~4)结果与分析 | 第85-86页 |
·高压脉冲电场提取技术的结果与分析 | 第86-91页 |
·电场强度对提取效果影响的实验结果 | 第86-87页 |
·脉冲数对提取效果影响的实验结果 | 第87页 |
·料液比对提取效果影响的实验结果 | 第87-88页 |
·响应面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8-90页 |
·响应面交互作用等高线分析 | 第90-91页 |
·验证性实验与最优工艺求解 | 第91页 |
·超声波提取技术的结果与分析 | 第91-94页 |
·U_8(8~3)均匀设计结果 | 第91-92页 |
·U_8(8~3)均匀设计回归分析结果 | 第92-94页 |
·3 种方法综合分析 | 第94页 |
·PEF 最优工艺样品的PC 含量检测结果 | 第94-95页 |
·PEF 最优工艺样品的丙酮残留量检测结果 | 第95-96页 |
·讨论 | 第96-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5章 蛋黄卵磷脂的柱层析精制条件的筛选 | 第99-116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99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99页 |
·仪器与装置 | 第99页 |
·实验方法 | 第99-102页 |
·层析柱的制备 | 第99-100页 |
·样品的处理与洗脱方法 | 第100页 |
·洗脱液流速对精制效果的影响 | 第100页 |
·乙醇浓度对精制效果的影响 | 第100页 |
·上样量占有效柱体积的百分含量对精制效果的影响 | 第100页 |
·柱层析研究中主成分分析一般步骤 | 第100-101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01页 |
·质量检验方法 | 第101-10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2-113页 |
·洗脱液流速对精制效果的影响结果分析 | 第102-104页 |
·乙醇浓度对精制效果的影响结果分析 | 第104-106页 |
·上样量占有效柱体积的百分数对精制效果的影响结果分析 | 第106-108页 |
·柱层析条件的主成分分析与模型构建 | 第108-112页 |
·洗脱液流速的主成分分析与模型构建 | 第108-109页 |
·乙醇浓度的主成分分析与模型构建 | 第109-110页 |
·上样量占有效柱体积的百分含量主成分分析与模型构建 | 第110-112页 |
·质量检验结果 | 第112-113页 |
·近红外光谱检验结果 | 第112页 |
·HPLC 检验结果 | 第112-113页 |
·讨论 | 第113-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第6章 蛋黄卵磷脂脱色和干燥的实验研究 | 第116-128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116-117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16页 |
·仪器与装置 | 第116-117页 |
·实验方法 | 第117-122页 |
·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 | 第117页 |
·脱色率的测定方法 | 第117-118页 |
·蛋黄卵磷脂脱色的实验设计 | 第118-120页 |
·蛋黄卵磷脂脱色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18页 |
·物理吸附法的均匀实验因素水平设计 | 第118-119页 |
·化学脱色法的均匀实验因素水平设计 | 第119-120页 |
·蛋黄卵磷脂干燥的实验设计 | 第120-121页 |
·脱色液干燥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20页 |
·5 种干燥方法实验条件 | 第120-121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21-1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22-125页 |
·物理吸附法脱色结果与分析 | 第122-123页 |
·化学脱色法结果与分析 | 第123-125页 |
·物理脱色与化学脱色对比分析 | 第125页 |
·干燥结果与分析 | 第125页 |
·讨论 | 第125-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7章 蛋黄卵磷脂增强记忆效果的功能学评价 | 第128-14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128-129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28页 |
·实验仪器 | 第128-129页 |
·实验动物与饲料 | 第129页 |
·实验方法 | 第129-132页 |
·受试样品的制备方法 | 第129页 |
·实验动物分组 | 第129-130页 |
·实验动物饲养条件 | 第130页 |
·水迷宫实验方法 | 第130页 |
·穿梭箱实验方法 | 第130-131页 |
·被动逃避反应的实验方法 | 第131页 |
·自主活动的实验方法 | 第131页 |
·探洞的实验方法 | 第131页 |
·数据统计方法 | 第131-1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32-140页 |
·对受试小鼠水迷宫游程时间的影响情况分析 | 第132页 |
·对受试小鼠穿梭箱电击次数的影响情况分析 | 第132-134页 |
·对受试小鼠自主活动次数的影响情况分析 | 第134-135页 |
·对受试小鼠探洞次数的影响情况分析 | 第135-137页 |
·蛋黄卵磷脂对受试小鼠被动逃避反应的影响情况分析 | 第137-138页 |
·蛋黄卵磷脂对受试小鼠体质量变化情况的影响情况分析 | 第138-140页 |
·讨论 | 第140-141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142页 |
第8章 结论 | 第142-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6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64-165页 |
致谢 | 第165-166页 |
摘要 | 第166-170页 |
ABSTRACT | 第170-175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