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体的知识团队有效性形成机理及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3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2-14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28页 |
| ·团队及团队有效性的定义 | 第14-15页 |
| ·团队有效性的研究模型 | 第15-17页 |
| ·团队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 ·团队有效性特征研究 | 第19-20页 |
| ·项目/团队一致性模型 | 第20-21页 |
| ·团队成员人格特征与团队角色 | 第21-24页 |
| ·IPO过程模型 | 第24-27页 |
| ·团队有效性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27-28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 第2章 基于本体的团队有效性理论基础 | 第31-45页 |
| ·本体构建理论 | 第31-36页 |
| ·本体概述 | 第31-32页 |
| ·本体建立的方法 | 第32-34页 |
| ·面向关系数据库抽取企业本体 | 第34-36页 |
| ·知识共享理论 | 第36-40页 |
| ·知识共享的概念 | 第36-37页 |
| ·知识共享的方式 | 第37页 |
| ·组织内知识共享的场景 | 第37-38页 |
| ·组织内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 | 第38-40页 |
| ·知识团队理论 | 第40-44页 |
| ·知识型员工的概念界定 | 第40-41页 |
| ·知识团队的概念界定 | 第41页 |
| ·知识团队的特征 | 第41-42页 |
| ·知识团队绩效的影响因素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3章 知识团队有效性形成机理分析 | 第45-61页 |
| ·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团队有效性的关键 | 第45-48页 |
| ·智力资源的涵义 | 第45页 |
| ·团队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45-46页 |
| ·智能复杂自适应系统的团队智力资源管理 | 第46-48页 |
| ·团队知识的转移机制是团队有效性的基础 | 第48-53页 |
| ·知识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分析 | 第48-49页 |
| ·知识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过程机理 | 第49-50页 |
| ·知识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途径框架 | 第50-52页 |
| ·知识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内在机制 | 第52-53页 |
| ·面向交互记忆系统的本体构建是团队有效性的核心 | 第53-57页 |
| ·交互记忆系统的涵义 | 第53-54页 |
| ·基于交互记忆系统的团队有效性模型 | 第54-56页 |
| ·团队知识本体构建的必要性 | 第56-57页 |
| ·知识团队有效性形成模型 | 第57-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4章 基于知识管理的团队领域本体构建 | 第61-84页 |
| ·基于本体的团队知识管理框架 | 第61-66页 |
| ·团队知识领域本体的构建 | 第66-80页 |
| ·团队知识本体构建方法分析 | 第67-70页 |
| ·团队知识本体术语获取 | 第70-72页 |
| ·定义本体中的团队知识类 | 第72-78页 |
| ·团队知识本体的模型 | 第78-80页 |
| ·基于本体的团队知识管理系统设计 | 第80-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5章 知识团队有效性评价模型设计 | 第84-107页 |
| ·知识团队有效性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84-88页 |
| ·常用评估方法比较 | 第84-86页 |
| ·DEA方法对团队有效性分析的适用性 | 第86-87页 |
| ·数据包络分析的思路 | 第87-88页 |
| ·评价知识团队有效性指标的选取 | 第88-94页 |
| ·知识团队有效性评价应该注意的问题 | 第88-89页 |
| ·选取指标应遵循的原则 | 第89-90页 |
| ·指标的确定 | 第90-94页 |
| ·基于本体的IT企业知识团队有效性DEA实证研究 | 第94-106页 |
| ·实证模型的建立 | 第94-98页 |
| ·数据选取说明 | 第98-100页 |
| ·武汉市IT行业8个知识型团队实例测评 | 第100-10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 第6章 基于本体的知识团队有效性支撑环境构建 | 第107-124页 |
| ·知识团队有效性力场要素分析 | 第107-109页 |
| ·知识团队有效性动力环境分析 | 第109-111页 |
| ·组织外部环境变化的动力来源 | 第109-110页 |
| ·组织内部的动力来源 | 第110-111页 |
| ·知识团队有效性阻力体系分析 | 第111-116页 |
| ·组织外部环境对知识团队有效性产生的阻力 | 第112页 |
| ·个体因素对知识团队有效性产生的阻力 | 第112-113页 |
| ·组织要素对知识团队有效性产生的阻力 | 第113-115页 |
| ·文化要素对知识团队有效性产生的阻力 | 第115-116页 |
| ·动力和阻力要素对知识团队有效性的作用机理 | 第116-119页 |
| ·全体成员共同愿景的"推动作用"机理 | 第116页 |
| ·变化对知识团队有效性的"拉动作用"机理 | 第116页 |
| ·经济效益和提升竞争力的"驱动作用"机理 | 第116-118页 |
| ·阻力的"阻碍作用"机理 | 第118-119页 |
| ·基于本体的知识团队有效性支撑体系分析 | 第119-1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4-126页 |
| ·全文内容总结 | 第124-125页 |
|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5页 |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25-126页 |
| 致谢 | 第126-1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7-13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项目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