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工程基础科学论文--泥沙动力学、河流动力学论文--河道演变论文

黄河上游河流环境变化与河道响应机理及其调控策略——宁蒙河段为对象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绪论第11-25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13页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2页
     ·河流输沙特性的研究第14-17页
     ·河流断面形态演变研究第17-19页
     ·河槽断面形态变化对输沙的影响研究第19-20页
     ·宁蒙河段水沙输移演变研究现状第20-22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手段第22-25页
     ·研究内容第22-23页
     ·技术手段第23-25页
2 黄河上游宁蒙河段流域地理概况第25-33页
   ·自然地理概况第25页
   ·河流环境状况第25-29页
     ·河道自身特征第25-27页
     ·河道周边环境及泥沙来源第27-28页
     ·河段上游水利工程概况第28-29页
   ·天然状态时的宁蒙河道冲淤一般特点第29-33页
3 宁蒙河道泥沙级配组成及运动特点第33-44页
   ·宁蒙河段泥沙级配组成第33-35页
   ·宁蒙河段各泥沙组成的运动特点第35-41页
     ·主体粒径是最容易起动的粒径级第35-36页
     ·大于0.2mm粒径的泥沙基本为推移质运动第36-41页
   ·宁蒙河段推移质输沙率第41-44页
4 宁蒙河道夏季洪水冲淤特征及机理第44-64页
   ·宁蒙河道夏季洪水造床特点分析第44-48页
     ·泥沙运动特点第44-46页
     ·河槽冲淤物理图形与机理第46-48页
   ·洪水冲淤面积跟踪分析第48-50页
     ·洪水冲淤面积跟踪计算方法第49-50页
     ·方法验证第50页
   ·汛期洪水特点实测资料分析第50-63页
     ·宁蒙河段洪水沿程冲淤发生概率分析第50页
     ·河段洪水排沙比变化与分析第50-59页
     ·冲淤面积A_2的变化与分析第59-60页
     ·洪水期河底高程的变化第60页
     ·分组粒径的沿程冲淤情况第60-63页
   ·夏季洪水冲淤特点总结第63-64页
5 宁蒙河道凌汛期洪水冲淤特点分析第64-77页
   ·凌汛输沙特性第64-69页
     ·输移泥沙粒径粗第64-66页
     ·输沙能力大第66-69页
   ·塑造凌洪输沙特性的机理第69-77页
     ·低水温效应第69-70页
     ·流量沿程递增效应第70-77页
6 河流环境演变及河道响应第77-104页
   ·气候、水文变化第77-81页
     ·气温升高第77页
     ·降水减少第77页
     ·径流量减少第77-81页
   ·区间来沙变化第81-82页
   ·人类活动影响第82-89页
     ·水利工程建设第82-83页
     ·宁蒙河段引水、引沙量变化第83-88页
     ·水库拉沙清淤的影响第88页
     ·水库防凌运用的影响第88-89页
   ·河流的响应第89-100页
     ·输沙的变化第89-92页
     ·来沙系数的变化第92-95页
     ·有效输沙流量的改变第95-96页
     ·河道断面形态的改变第96-99页
     ·河势的改变第99-100页
   ·近年来宁蒙河道的淤积问题第100-102页
   ·宁蒙河道淤积成因的层次第102-104页
7 宁蒙河道减淤调控策略探讨第104-126页
   ·当前高含沙河流的治理措施与调控理论第104-105页
   ·宁蒙河道减淤治理观点第105-106页
   ·人造洪水治理的可行性第106-121页
     ·基本理论的讨论第106页
     ·黄河中下游与宁蒙河道的泥沙条件差异影响第106-107页
     ·中常洪水对断面形态的影响第107-109页
     ·人造洪水过程形状对河道冲淤的影响第109-113页
     ·冲刷河道用水量分析第113-118页
     ·结论第118-121页
   ·综合治理的可行性第121页
   ·治理宁蒙河道淤积问题的计策第121-126页
     ·粗泥沙治理思路第122页
     ·新式自排沙廊道设施简介第122-123页
     ·在宁蒙河道的应用方式第123-124页
     ·引伸意义第124-126页
8 结论与建议第126-130页
   ·关于河槽冲淤物理图形第126页
   ·关于河槽冲淤及水沙变异响应第126-128页
   ·关于河槽减淤治理策略第128页
   ·建议第128-129页
   ·本论文之创新点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6页
致谢第136-137页
附录第137-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河干流生态水文效应与水库生态调度研究
下一篇:微合金化高性能Cu-Ni-Si系引线框架材料的研究